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酒泉之声
【酒泉融媒评论员文章】绿能奔涌挑大梁
时间:2025-10-21 14:49:52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25 作者:酒泉融媒评论员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为新时代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酒泉肩负着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近期,酒泉市能源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两座吸热塔同步点亮,进入全系统试运行阶段;甘肃电投常乐电厂6台百万千瓦燃煤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创下全国百万千瓦级火电总装机容量之最。两大项目并驾齐驱,共同为我国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突破“单塔单机”的传统模式,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典范,更是能源转型的前瞻布局。光热储能电站如同“巨型充电宝”,将不稳定的太阳能转化为可调度的稳定电源,有效破解新能源“看天吃饭”的难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这样的技术创新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常乐电厂的全面投产,意义远超纪录本身。600万千瓦装机容量、330亿千瓦时年发电量,这些数字背后是能源供应的“压舱石”。这座现代化火电厂与河西走廊的“风车阵”“光伏海”交相辉映,奏响了能源协奏曲——既为波动性强的绿电提供稳定支撑,又通过“西电东送”大通道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地区,成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酒泉风能、太阳能资源禀赋在全国乃至全球名列前茅,是国家能源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广袤的戈壁为风光电基地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是酒泉市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服务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最坚实的根基。

然而,资源禀赋不等于发展未来。“十四五”以来,新能源产业进入发展关键期,酒泉市并未止步于简单的“立大风车、铺光伏板”,而是勇闯“技术无人区”。诸如“双塔一机”等引领性创新,正推动酒泉市从资源输出地向解决方案和行业标准输出地转变,为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关键力量。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十个手指弹钢琴”般的协同配合。在酒泉,“风光火储”构成了一个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常乐电厂火电机组,并非新能源的“对手”,而是最佳“伙伴”。作为稳定的调峰电源,它有效保障了电网在无风无光时的安全运行,让澎湃绿电顺利外送。酒泉市多元化、互补式的能源发展思路,推动了新能源产业融合,确保了国家能源大动脉的安全稳定,为实现“双碳”目标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彰显了酒泉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担当。

从“大风刮黄金”的设想到“绿电通九州”的现实,这既是酒泉市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从“双塔一机”的技术突破到常乐电厂的全面投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一项目的成就,更是一份端牢能源饭碗的底气,一条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酒泉之所以能在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勇挑大梁,正是得益于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与系统布局的深度融合。当战略高度、科技锐度与系统维度有机结合,酒泉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篇章必将书写得更加雄浑壮丽。


责任编辑:赵瑾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