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历史
星霜古道·长河日痕:那些镌刻在酒泉的历史痕迹② | 军政大臣(二)
时间:2025-10-13 09:45:54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49 作者:杨永生

53.鄂尔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臣。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雍正四年至十年(公元1726年—公元1732年)任云贵总督。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奉旨“督巡陕甘,经略一应军务”,统筹协调西北两路清军对准噶尔作战。著有《西林遗稿》。

54.岳钟琪。清朝重要军事将领。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随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署川陕总督,开始统筹西北军务。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授宁远大将军,对准噶尔用兵。雍正七至十年(公元1729年—公元1732年)驻节肃州,调度兵力粮饷,平定准噶尔。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

55.汪漋。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历任广西、江西等省巡抚。雍正五至六年(公元1727年—1728年)以光禄少卿奉命与工部侍郎马尔泰督修沙州新城、安西镇城等。途经肃州。著《敦煌怀古六首》等诗。

56.马尔泰。清初大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官工部侍郎。历任陕西巡抚、刑部左都御史,署理陕西总督、川陕总督、两广总督、授领侍卫内大臣。曾多次途经或驻留肃州。

57.豆斌。雍正至乾隆年间,肃州镇标中营守备,后任安西提督。雍正时随征准噶尔负伤。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任领队大臣,巡查吐鲁番至库车驿道,次年于呼尔战役中对抗霍集占叛军时阵亡,入祀紫光阁功臣。

58.阿桂。清代朝廷重臣。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随定北将军班第远征准噶尔。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驻防伊犁屯田,打造了一套既能打仗又能种田的屯城体系,参与完成伊犁九城的筹备和修建。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平定甘肃回民起义时,清廷特调肃州都司马云赴其麾下听用,因其“熟习该处情形”。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奉命赴青海平定苏四十三起义,其指挥部一度设于肃州。

59.明瑞。清代首任伊犁将军。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任伊犁将军,开启屯田之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平定乌什叛乱。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返京出征缅甸。往返途经肃州。

60.兆惠。清代文武双全将领。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任定边右副将军,自肃州出征平定准噶尔,收复北疆。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血战南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统一南疆。结束西域千年割据,奠定现代新疆版图,被誉为“中国反疆独第一人”。

61.富德。清代“十全武功”名将。自肃州出征平定准噶尔。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公元1755—公元1759年)北疆平叛。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决胜南疆,三战帕米尔高原取胜。

62.伊勒图。清代著名将领。自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始四次任职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土尔霍特部,屯戍伊犁,卒于任上。往返途经肃州。

63.永贵。清朝大臣。第四任伊犁将军。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奉命负责鲁克察克屯田事务。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以刑部侍郎身份主持乌鲁木齐屯戍事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组建惠宁城满营。往返途经肃州。

64.索诺木策凌。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首任乌鲁木齐都统。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任命为伊犁将军,后调任盛京将军。屯兵发展绩效显著。往返途经肃州。

65.保宁。清代著名将领。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第八任伊犁将军,在任期内调整了伊犁军府制的财政管理政策。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扩建整修惠远城。往返途经肃州。

66.松筠。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七至十四年(公元1802年—公元1809年)任伊犁将军,首创满营旗屯。嘉庆十八至二十年(公元1813年—公元1815年)二次任伊犁将军,督促修建屯堡,开发矿产资源,强化回屯管理。历任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主持编修《钦定新疆识略》。往返途经肃州。

67.邓廷桢。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进士。历任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与林则徐查禁鸦片成为民族英雄。后谪戍伊犁,释还后在甘肃布政使任上,曾到酒泉等地勘察荒地。有《双砚斋诗钞》《双砚斋词钞》传世。

68.长龄。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由陕甘总督改授伊犁将军,赴新疆主持军政。道光六至八年(公元1826年—公元1828年)平定张格尔叛乱。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二次督师新疆。往返途经肃州。

69.伊萨克。第五代库车世袭回部亲王。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协助清廷平定张格尔叛乱有功。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再次参与平定张格尔之弟玉素甫之叛乱。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进京当差,途经肃州。

70.玉麟。清代文官转型边疆大吏。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任军机大臣。道光九至十三年(公元1829年—公元1833年)任伊犁将军后,平定外患,平反伊萨克冤案,反对弃守西四城,屯田水利,兴办文教,卓有成效。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奉诏回京,途经肃州。

71.林则徐。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十月八日,林则徐谪戍新疆路过肃州,从张掖经高台短暂停留,进入肃州停留3天,后离开肃州前往新疆。当年十一月到达新疆伊犁惠远城,即投身新疆建设。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在南疆勘地68.97万亩。返京时亦经肃州。

72.布彦泰。清代边疆大臣。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伊犁将军时,开展大规模屯田活动,组织53.4万劳力修建阿齐乌苏大渠。林则徐贬官伊犁后,重用林则徐,并上奏朝廷“弃瑕录用”。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任陕甘总督。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安集延、布鲁特部纠合部分民众围喀什噶尔、英吉沙尔,清廷诏布彦泰率兵赴肃州稳定局势,被授定西将军。

73.荣全。晚清西北边疆危机中的关键人物。以坚守北疆、对俄交涉及平定叛乱著称。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署理伊犁将军。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后,全力与其交涉对抗。同治五年至光绪二年(公元1866年—公元1876年)以塔城为基地孤守北疆。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击退白彦虎于沙山子。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协同左宗棠收复玛纳斯南、北二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底召回北京,途经肃州。

74.那彦成。清代能文善武的名臣,名将阿桂之孙。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那彦成奉命进疆处理平定张格尔叛乱的善后事宜。在新疆期间大兴屯田,积极发展边境对外贸易,繁荣了新疆经济。往返途经肃州。

75.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重要首领,著名湘军将领。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左宗棠奉命担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晋东阁大学士。陕甘任间创办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平定陕甘回乱。同治至光绪年间(公元1873年—公元1876年)驻节肃州,设“肃州大营”,受命担任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指挥收复新疆之战,肃州为其后勤枢纽与军事指挥基地。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四月抬棺把征西大本营从肃州遣移哈密。

76.魏光焘。晚清重要的军政人物。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随左宗棠入陕甘。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任甘肃按察使。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任新疆布政使。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代理新疆巡抚。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陕甘总督。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历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闽浙总督。魏光焘对晚清的政治、军事、教育均有重要影响。任职新疆时往返途经肃州。

77.徐占彪。左宗棠麾下主力将领。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年底受左宗棠委派前往肃州,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初抵达肃州地区,切断白彦虎与马文禄的会合,为克复肃州奠定基础。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左宗棠亲临肃州督师。先后攻克肃州外围堡垒(如塔尔湾、黄草坝),击退援军(如白彦虎)、围城攻坚。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三日至十一月四日,左宗棠指挥徐占彪等部攻克肃州城,历时近两年的肃州战役以胜利告终。

78.刘锦棠。左宗棠麾下主力将领。同治十至十一年(公元1871年—公元1872年)随左宗棠用兵西北,参与肃州战役。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二月,刘锦棠统兵自甘州移师肃州,准备西征新疆。左宗棠在嘉峪关为其举行庄重的“出关祭旗”仪式,刘锦棠率大军从肃州出嘉峪关,进击乌鲁木齐,次年平定南疆,首任新疆巡抚。

79.张曜。清代征西大将。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随左宗棠率部西征,左宗棠命其在哈密兴屯垦荒,以备军粮。后协助各路收复吐鲁番。南疆收复后,清廷命其负责善后事务,立即恢复屯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离疆。往返途经肃州。

80.金顺。历任清代骁骑校、协领、副都统、伊犁将军。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廷派宁夏将军金顺率军前往肃州与围攻肃州的徐占彪部会师。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随之被任命为帮办新疆军务兼乌鲁木齐都统。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披坚执锐,征战新疆。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率部进驻乌苏,负责重建工作,并积极筹办屯田营制。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奉诏入京,病逝甘肃途中。往返途经肃州。

81.景廉。晚清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人物。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任伊犁参赞大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乌鲁木齐都统。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入值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曾移镇敦煌,建立坚壁清野的防御体系。往返途经肃州。

82.饶应祺。早年在左宗棠幕府效力。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署新疆布政使。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实授新疆巡抚。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调安徽巡抚。治疆期间,加快军事现代化以巩固边防,开办金矿与屯田以改善民生,上报朝廷增设府厅州县以加强行政管理,注重外交谈判力图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往返途经肃州。

83.金运昌。清代将领。奉调随左宗棠西征新疆。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率军围攻金积堡。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署理乌鲁木齐提督。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实授乌鲁木齐提督。在新疆期间,注重恢复生产,兴修水利,赈济灾民,为新疆稳定和重建作出了贡献。往返途经肃州。

84.杨昌濬。清代军事将领。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任新疆帮办。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任闽浙总督。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任陕甘总督。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杨昌濬作为左宗棠重要助手和帮办新疆军务官员,在肃州协助左宗棠工作。往返新疆均途经肃州。

85.董福祥。清末将领。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甘肃大饥荒,董福祥率饥民武装投靠湘军,随湘军参加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战役。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河湟事变爆发,董福祥率甘军前往镇压,途经肃州。

86.易孔昭。清代晚期军事将领。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乱。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知府留甘肃候补,随左宗棠办理西征粮秣饷械,授新疆阿克苏办事大臣,署理甘肃巩秦阶道,后署理甘肃安肃兵备道(“安肃”指安西直隶州和肃州直隶州)。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第二次调署安肃兵备道,官署设肃州。协助左宗棠经营西北地区有功。

87.周达武。清代湘军名将。历任四川建昌镇总兵、贵州提督。光绪三至二十年(公元1877—公元1894年)任甘肃提督17年,驻节张掖。因督查防务、应对边疆事务多次途经或驻节肃州。著《剑水诗钞》,作《登嘉峪关》等诗歌。

88.徐学功。清末著名民团首领。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率军西征新疆时,徐学功负责屯田筹集粮草。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其与汉族屯戍军民积极支援清军,抵抗妥明、索焕章等众的暴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率众反击阿古柏势力达12年之久。往返途经肃州。

89.何福堃。清末重要文官。光绪十七至二十四年(公元1891年—公元1898年)任甘肃安肃道道员,常驻肃州。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暂代陕甘总督。光绪二十七至三十一年(公元1901年—公元1905年)任甘肃布政使。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再次暂代陕甘总督。

90.谈定基。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任肃州直隶州知州,参与新疆战后重建,陕甘总督谭钟麟评其“才明守洁,办事老成”。

91.陶模。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任清代第三任新疆巡抚,其子陶保廉随行,全程记录于《辛卯侍行记》。实施南疆移民北疆政策,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与俄国据理力争,维护国家主权。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返京述职。往返途经肃州。

责任编辑:妥超云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