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高地”建设成果累累
敦煌研究院发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重要成果
(资料图)
9月21日,2025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在敦煌开幕。论坛上,敦煌研究院发布了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敦煌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彰显了甘肃省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敦煌研究院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96项,攻克了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彩塑骨架替换、砂岩石窟寺防风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制定国家及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27项,形成了一整套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标准体系;建成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一期项目,研发了微环境智能控制窟门、高透低反玻璃屏风和低照度高显指光源,全面建成了院辖石窟预防性保护体系;建成了联通院辖石窟的文物安全防护系统、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和安全管理体系,石窟安全隐患全面消除;建成投用了文化遗产领域唯一的全气候大型物理仿真模拟平台——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并且与吉尔吉斯斯坦联合成立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实施了近50项文物本体保护、崖体加固、保护性展示和消防等工程,院属6处石窟文物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初步建立起覆盖“一院六地”的石窟寺预防性保护体系。“敦煌经验”已成功推广至全国16个省区市的150余处文化遗产点。
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近70项,推出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考古报告、《甘肃藏敦煌文献》等重要学术成果。构建的“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整合超11.2亿条元数据,已成为全球敦煌学资源的重要集散地。《敦煌研究》期刊作为国际敦煌学领域的权威学术阵地,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期刊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持续主办“敦煌论坛”等国际敦煌学学术会议70余场次,吸引了来自10余个国家的近1500名国际敦煌学专家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敦煌论坛”已经成为敦煌学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
数字化保护与海外文物复原取得显著进展。研发了我国首部集数据采集、加工、存储装备于一体的文物数字化智能移动平台,实现了散存偏远地区文物数据的高效采集、实时检查、高质呈现、远程传输和安全存储。制定了数字资产管理规范,构建了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分布式存储系统和集“制度规范、硬件冗余、实时备份”于一体的多层次防护体系,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永久存储。已完成300个洞窟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工作,开发上线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实现了文物数字资源版权确权、授权运营、安全监管全链条贯通。制定了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二维、三维采集与加工两项标准。尤为瞩目的是,“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已与英、法、美、匈等多国收藏机构达成合作,成功获取10万余张敦煌文物高清数字资源,“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建成并向全球开放,初步实现藏经洞文物的“数字化重聚”。
在国际传播与弘扬方面,敦煌研究院在国内外成功举办166场敦煌艺术展览,旗下微信公众号、脸书等13个海内外媒体平台构建了国际全媒体平台矩阵。推出“数字藏经洞”“寻境敦煌”等文化沉浸体验项目,并开展“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敦煌文化周”等系列活动,推动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