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蔬菜”走俏国内外市场
——酒泉市24.3万亩戈壁农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肃州区东洞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3000万株育苗中心 (资料图)
近年来,在河西走廊西端,酒泉正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奇迹:昔日戈壁滩变身连片的日光温室与钢架大棚,每年400多万吨优质果蔬从这里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海外。
作为全国最大的戈壁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农村部命名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酒泉市以戈壁设施农业为抓手,推动蔬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菜篮子”成为农民增收的硬支撑。
近年来,酒泉市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的部署安排,锚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方向,构建节地节水节肥、化解粮菜争地矛盾的生态产业体系,相关工作获国务院和省政府通报表扬。至目前,全市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戈壁设施农业面积达24.3万亩,占全省总量的46.9%,带动高效蔬菜种植面积突破70万亩,实现四季生产、全年供应,戈壁蔬菜种植收益占农民经营性收入超15%,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酒泉市委、市政府将戈壁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先后出台《酒泉市戈壁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府主导,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的发展合力。同时,以项目为纽带破解发展难题,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实施肃州高标准戈壁农业园区试点项目,打造戈壁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等重点项目,落地1.12亿元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资金动能。
科技是戈壁农业的生命线。酒泉市依托戈壁农业研究院、戈壁生态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编制《戈壁设施农业技术规程》,总结出“1+6”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9种戈壁日光温室结构、11个有机基质配方及25项实用技术,筛选出最适配本地的种植模式,推动蔬菜良种覆盖率、绿色防控率持续提升。市、县两级农技专家在驻点园区开展试验示范,每年建立100余座示范棚,通过“专家巡诊+技术下沉”,让农户跟着学、照着干,全力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根基。
品牌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酒泉市坚持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定位,成立农产品品牌发展协会,以“甘味”品牌为引领,打造“酒泉味道”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69个、有机农产品45个,68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同时,搭建完善的产销体系,培育300多家加工储藏销售企业,推动戈壁蔬菜、瓜果远销北上广、粤港澳大湾区,并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酒泉蔬菜”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
从戈壁荒滩到蔬菜绿洲,酒泉市以戈壁设施农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特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酒泉市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让戈壁滩上的“菜篮子”装满更多“致富果”,为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更多“酒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