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勇争先 田畴沃野谱新篇
——酒泉市全力建设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工作纪实
(资料图)
近两年来,酒泉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的部署要求,锚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核心目标,夯基础强支撑、扬优势补短板,加速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奋力在建设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中展现酒泉担当、贡献酒泉力量。
去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48.3亿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85元,同比增长7.4%,一产经济发展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实现29.7亿元,同比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79元,同比增长6.7%,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集群化布局强产业
特色产业成“顶梁柱”
聚焦扩量,酒泉市以点带面聚集群,让特色产业强起来。
对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酒泉市立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独特优势和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聚力壮大现代种业、高效蔬菜、绿色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申报实施产业集群项目23个,成功打造粮、种、菜、牛、羊、药、果七大产业集群,其中羊、种、菜三大产业集群规模突破百亿元,成为支撑农业经济的“顶梁柱”。在产业布局上,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建成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省级产业园区县市区全覆盖。
如今,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2万亩,产量实现“五连增”,单产位居全省第二;制种面积达80万亩,年产各类种子1.6亿公斤,其中玉米、蔬菜、花卉种子分别占全国用种量的10%、50%、70%,种子出口量占全国种子出口总量的50%,“酒泉种子”已成为全国种业版图上的响亮名片;蔬菜种植面积达70万亩,蔬菜收入占农民经营收入的20%,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畜禽饲养量达2800万头(只),建成万头牛场2个、万只羊场13个,肉牛、肉羊规模化饲养率分别达56%和55%,肉羊饲养量占全省的16%,畜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酒泉市因地制宜发展肉苁蓉等中药材60万亩、葡萄等特色林果3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肉苁蓉和锁阳培育基地,敦煌市、金塔县分别获评“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中国葡萄名城”,特色产业矩阵不断丰富。
高标准赋能提品质
戈壁农业树“样板”
聚焦提质,酒泉市从源头发力树标杆,让农业发展优起来。
酒泉市全力推进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建设。今年,中国农科院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研究中心投运,全市戈壁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24.3万亩,约占全省戈壁设施农业总面积的一半,酒泉戈壁农业已成为全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样板”。
在基础条件改善上,酒泉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4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5%,为农业稳产高产筑牢根基;精心实施金塔县、瓜州县、敦煌市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治理盐碱耕地3万亩,让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在农机装备升级上,酒泉市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抢抓政策机遇报废老旧农机具2.7万台(件),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283.2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76%,农业生产“机器换人”步伐不断加快。
在品质提升上,酒泉市坚持绿色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方向,加力建设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4个,11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管控,强化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全链条延伸促转型
精深加工延“增值链”
聚焦延链,酒泉市坚持引培并重强加工,让产业链条长起来。
酒泉市持续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成功举办川渝地区和泉州·酒泉“两泉相约”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去年以来,全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对接目标企业275家,招引落地项目244个,到位资金67.2亿元,为农业产业延链补链注入强劲动能。
高标准布局建设酒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带动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73.5%。围绕优势产业延链补链,酒泉市大力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电商销售”“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新型加工业态,玉门市预制菜加工及黑枸杞水加工产业园、瓜州县千果食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肃北县祁连牧场屠宰冷链加工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用,5万吨乳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万头奶牛有机智慧牧场项目开工建设,不仅丰富了农产品加工品类,更填补了全市奶产业发展空白,推动农业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精品转变。
多维度拓展谋共赢
品牌效应结增收果
聚焦提质增效,酒泉市积极拓展市场促共赢,让发展成果“实”起来。
酒泉市不断加大“甘味”品牌建设力度,构建起品牌创建、主体培育、营销提档、质量提升和品牌评价五大体系,打造“甘味+酒泉味道+县域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多元复合发展模式,全市68个农产品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酒泉味道”的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
酒泉市深入落实“甘味出陇”“甘味出海”行动,推动高原夏菜、番茄、蜜瓜等“甘味”农产品走进北京、重庆、成都、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和友好城市,洋葱、辣椒远销海外,高原夏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今年1月至8月,全市“甘味”农食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7亿元。
为精准对接市场,酒泉市在全国重点枢纽节点城市建成农产品销售中转仓、前置仓19个,打通农产品外销“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有725家农业企业(合作社)营业收入超千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在全省前列,真正实现政府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建设写下生动的酒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