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城区
八月的肃州,碧水蓝天相映,绿树葱茏叠翠,条条大道平整宽阔,车辆川流不息、畅行无阻。北大河畔,花木繁茂,为古城平添几分灵秀;城区里,综合性公园与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勾勒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画卷。曾经外观斑驳的老旧小区,如今房屋墙面粉刷一新,健身器材整齐排列。居民在小区内谈笑风生,与街景相映成趣。
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系统更新,正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近年来,肃州区紧扣酒泉市委“1246”总体思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下管网焕新 畅通城市“血脉”
肃州区管网改造施工现场,各类工程机械高效运转。封闭作业区内,施工人员分区铺设排污、雨水、供水等管网,城市地下“生命线”正经历一场系统性重塑。
此项工程是肃州区推进城市更新、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民生项目,直指管网老化、运行能力不足等痛点,旨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升核心承载功能、打造韧性宜居基底。工程坚持系统治理,“一揽子”规划供排水、雨水、中水、供热、供气等管网,并协同施工,同步更新老旧道路与“超龄”管网。
“我们严格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采取‘完工一段、恢复一段’的原则,加快施工进度,尽全力减轻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肃州区城东片区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项目(盘旋东路)现场负责人胡凯说,通过增派力量、优化流程,力争早日“还路于民”。
此次改造不仅更新主干管网,还延伸至老旧小区内部支管,着力解决困扰居民的“水压低、排水堵、暖气凉”等末端问题。工程与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协同推进,实现城市更新效益最大化。
项目建成后,城区供排水能力将显著增强,惠及沿线数万户居民;雨污分流体系将有效解决内涝,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畅通城市“血脉”,筑牢民生“里子”。这既是对基础设施的“强筋健骨”,也是城市治理迈向精细化、智能化的生动实践。随着一项项更新工程的落地见效,城市的"表"与"里"将更加协调,发展的根基将更加稳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盈,一幅韧性、智慧、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老旧小区蝶变 居民幸福加码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肃州区香庄花园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工人正有序进行公共管网改造和地面铺装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房龄大了,各种问题慢慢冒出来了。像屋顶渗水、排水不畅、暖气不热等,都是我们住户的烦心事。”为了让改造真正贴合居民需求,在项目启动前,社区工作人员便深入涉改小区,广泛收集居民意见,仔细梳理改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堵点,力求制定出的方案更贴近实际需求。
“目前各涉改小区正进行居民楼屋面浇筑、单元门窗更新和外墙保温施工等项目,计划9月底前全面完工。”肃州区住房保障和房地产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新龙说,项目实施后将从根源上解决供热、供排水等长期困扰居民的民生痛点,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
据了解,肃州区2025年城镇老旧小区与城市危旧房改造项目涉及16个老旧小区(32栋住宅楼)和5栋危旧房,惠及1449户居民。项目于5月下旬正式开工,计划9月底前全面完工。
随着一系列系统性改造,肃州区正推动老旧小区从“基础保障”到“品质宜居”转变,有效解决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民生痛点,提升环境品质,让城市的服务功能升级,让群众的幸福感加码。
口袋公园升级 方寸折射美好
楼宇缝隙间、街巷转角处曾被遗忘的“边角料”土地正悄然改变,闲置空地成了花木环绕的小游园,杂乱街角变身为设施齐全的休闲区。这些“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改变了城市面貌,让市民尽享生态福利。
近年来,肃州区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紧扣“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目标,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地“拥入怀中”。利用零散空间、闲置用地,新建改造集生态景观、便民设施、运动场地于一体的小微绿地,让“出门见景”的愿望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清晨的汉武小广场热闹非凡,家住附近的刘廷寅老人天天准时来“报到”。“现在,这儿多热闹。环境比改造前好多了,健身器材、游乐设施样样齐全,下楼就能锻炼,方便得很。”
在肃州区雄关路东侧的干休所口袋公园建设现场,工人正进行园林绿化和艺术景墙施工。“项目占地7066.94平方米,正在进行儿童活动区域地垫铺装和彩色透水混凝土颜色喷涂,即将向市民开放。”据肃州区城市环境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股股长张玲介绍,建成后的公园将配备滑梯、秋千等适儿化设施及门球场、棋牌桌等适老配置,兼顾全龄需求。
目前,肃州区已建成汉武小广场等口袋公园10个,今年计划再建3个。这些景观搭配精致、功能布局合理的“绿色明珠”,装满了民生幸福,正散发着“推窗见绿、转角遇美”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