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酒泉新闻
“项目建设千帆竞”系列报道(八) | 祁连山下织绿锦 河西走廊绘美篇
时间:2025-08-25 10:22:48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53 作者:酒泉融媒记者 张花 张静 黄涛

祁连山下织绿锦 河西走廊绘新篇

——肃北、阿克塞“三北”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祁连山北麓的广袤大地上,一颗颗草籽破土而出,为荒原披上绿色的新装;在库姆塔格沙漠的边缘,草方格网如巨锁般铺展,牢牢锁住肆虐的风沙。风沙口上,一场生态变革已悄然发生。




一直以来,肃北、阿克塞两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兑现交付生态文明建设新答卷,以草木为笔,在河西走廊西陲精心绘制生态画卷。2024年至2025年,总投资9415.23万元的生态工程同步推进,为酒泉市“三北”六期工程的成功实施筑牢了基础,让塞罕坝精神在酒泉绽放新时代光芒。

记者8月14日上午在阿克塞县红柳湾村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区看到,草方格固沙网格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网毯无边无际,牢牢锁住沙漠,不让其肆意移动。退化林修复区,新栽的柽柳已经抽出嫩绿的枝芽,为这片沙漠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我们在红柳湾风沙口构建了工程固沙、退化林修复、营造防护林三层防风固沙格局,如同给沙漠戴上了三道坚固的锁,有效治理了风沙口。”阿克塞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袁小亮抚摸着新植的柽柳说,“2024年以来,阿克塞县稳步系统推进‘三北’工程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任务规模达69.36万亩,全县草原植被覆盖度持续提升,生态明显改善,水源涵养功能得以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进一步筑牢了生态屏障。”

图片

目前,阿克塞“三北”工程2024年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已实施完成,2025年项目已完成退化林管网铺设、工程固沙等工作。

夏季的戈壁滩日晒强、气温高,户外施工需要智慧。

在阿克塞县2025年项目二标段,施工负责人施玉雷正指挥着工人铺设滴灌管道。面对戈壁恶劣的环境,他们只能“躲着太阳干活”。清晨早早开工,中午休息时间加长,晚上下班时间推迟。

艰辛的付出保障了项目的施工进度。“栽植面积是4742亩。为满足苗木的成活,我们铺设主管道1.2万米、滴灌管道65万米,目前管道铺设已经完成。”施玉雷坚定地说,“10月10日前,我们必须完成所有栽植任务。”

在50公里外的肃北草原上,同样上演着生态复苏的奇迹。补播的草籽破土而出,为这片土地添了新绿。肃北县林业草原中心主任于斌斋半蹲在地,查看草种和灌木的生长情况。

图片

肃北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同样分一期、二期建设,建设周期为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总投资达2600万元,主要以草种补播为主、套种灌木为辅方式,采取施肥+灌溉+围栏封育等措施,完成草原改良4.73万亩。

“目前,项目已圆满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正有序开展建后管护及浇水灌溉工作。”于斌斋说,“随着项目的建成,项目区植被盖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5%,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草地植被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为加快构建祁连山北麓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态兴则文明兴。“三北”工程的深层价值远不止于解决环境问题,更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的守护,其带来的益处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益处,当地牧农民首先感受到了。沙化土地补偿项目带动了就业,让牧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肃北县,围栏封育区成为了牧民的“天然草库”,降低了牛羊越冬饲料的成本。

这正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生态修复盘活了土地资源,让荒漠成为了孕育财富的沃土。


责任编辑:赵瑾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