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风起,绿电涌动。百米高的白色风车矩阵整齐伫立在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肃北马鬃山茫茫戈壁上,不知疲倦地“捕风吐电”。
浙新能肃北马鬃山风电项目是酒泉市“十四五”第二批风电项目之一,也是浙企“强强联合”、在新能源领域携手发展的典范。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30万千瓦风电场于2023年6月开工,仅半年就实现了并网发电,2024年2月正式归调,跑出了令人瞩目的“酒泉速度”。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核准、决策、开工、并网……肃北县发展改革事务中心主任于天伟的电脑里清晰记录着项目攻坚全过程。
“浙新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肃北县引进的重点新能源企业。该公司投资建设的浙新能肃北马鬃山30万千瓦风电项目从2023年6月正式开工到2024年1月全容量并网,仅用7个月,充分体现了‘肃北效率’。”于天伟说。
“项目一期配套15%、4小时储能系统,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10.5亿千瓦时。”浙新能安能风电场场站长范晓强指着稳定运行的机组说,“这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8.47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20.7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7.76万吨。”
据于天伟介绍,该项目二期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建设指标已于2024年6月5日下达。为此,肃北县创新推行统一选址,统一委托勘测定界,统一代办林草和土地手续、限定招标时限,统一开工,统一时间节点“五个统一”的服务机制,实现并网归调,为项目推进扫清了障碍。
“目前,20万千瓦风电项目基坑已全部开挖并浇筑,综合楼已封顶,110千伏升压站等配套工程已完成,计划年内全容量并网发电。”于天伟说,“两期总规模50万千瓦的绿电矩阵年产值将达2.1亿元,年利税3960万元,将有力改善肃北县能源电力结构,促进全县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悉,目前肃北县新能源企业已达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建成并网装机243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25万千瓦、光伏装机18万千瓦。
科技尖兵“智”取戈壁风能
面对马鬃山地区强风沙、温差大的严苛环境,矗立于此的风机堪称披坚执锐的科技尖兵。
“项目配备48台采用中压双馈技术的6.25兆瓦风电机组,定子电压直接输出10千伏,如同为电流开辟了‘高速路’直连电网,省去了常规的升压变压器,不仅降低了建设和设备成本,更减少了传输损耗,提升了整体发电效率。风机内置智能变桨系统,能在0.5秒内精准调整叶片桨距角,确保叶片始终保持最佳捕风姿势,比传统变桨系统发电稳定性提升了15%以上。”范晓强说,“该机型还搭载了融合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新一代控制系统,能精准捕捉风速、风向等细微变化并快速响应。在戈壁瞬息万变的风况下,这套系统风能捕获率较传统机型提升5%。”
针对肃北马鬃山地区强风沙、高低温交替的气候特点,企业还量身定制了风电机组防护方案:叶片采用特殊纳米防紫外线涂层,抗风沙磨损能力比普通涂层提升30%,还能有效延缓老化,延长叶片使用寿命至20年以上;齿轮箱使用极端温度专用润滑油,在-30℃至50℃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润滑性能,大幅降低了因温度问题导致的停机率。
绿色动能奏响发展长歌
在距离肃北马鬃山200公里外的酒泉经开区,风机塔筒等部件正在生产线上焊接成型。浙新能安能风电场上的48台大功率风机整机装配基本都来自酒泉经开区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该项目是酒泉浙新能与运达、日月重工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三方以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为纽带,构建了从风机整机制造到风电场开发运营的完整产业链。”范晓强说,这得益于酒泉浙新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股东背景——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强强联合。
这种“浙江资本+甘肃制造+西部资源”的协作模式,不仅加速了酒泉新能源产业集群崛起,更实现了东西部在资源禀赋、技术创新、市场应用上的深度互补,打造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典范,助力酒泉稳端“能源饭碗”。
夕阳为白色的风车矩阵镀上金辉,48台风电机组的巨大叶片划破长空,呼啸出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这些默默转动的风电机组见证的不仅是“风光无限好”的中国式现代化酒泉实践,更是中国向全世界宣示的绿色发展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