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丝路明珠。如今,这座镌刻着古老文明印记的城市,正以“和谐宜居”为目标,精心绘就一幅让居者自豪、来者向往的现代文明画卷。绿色基底、深厚文化、精细管理、温暖民生,共同托举起这座古城的幸福新高度。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根基
近年来,敦煌市科学布局“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疏勒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常态化开展生态造林、义务植树活动,沙枣墩、水峡口水库建设有序推进,为城市注入活力源泉。
同时,系统实施敦煌盆地应急补水、后备水源地建设、党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等工程,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2.4%。如今,38个公园游园星罗棋布,82万余株花木生机盎然,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宜居格局已然成型,为城市增添了盎然生机与清新底色。
文化铸魂 涵养独特城市气质
文化是敦煌的灵魂。敦煌市全力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文创产业、公共文化空间协同发展,让千年文脉焕发新彩。兰州巷、北台、南仓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稳步实施,敦煌郡城及白马塔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城市主要街区实施特色化改造,明清风格民居与传统商铺重焕光彩,唤醒强烈家园认同。
文创产业蓬勃发展。敦煌市健全敦煌文化IP体系,开发“九色鹿鸣”敦煌瓷礼及“乐舞飞天”“文墨玉关”“一鹿有你”等50个主题、5000余款特色产品,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敦煌书局、敦煌印局等新兴文化地标崛起,年均吸引8万余人次参与文化、非遗体验活动,成为市民滋养心灵、休闲学习的“精神驿站”。多元文化浸润,为城市注入了不可替代的深厚人文底蕴。
精细管理 宜居生活触手可及
敦煌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精雕细琢宜居环境。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20处便民市场、潮汐服务点,编织便捷生活网。11.54公里骑行道、2条健身步道贯通城市脉络,30个节点焕然一新,为市民畅通了休闲空间。智慧安防覆盖67个小区,16个物业示范小区树立服务标杆,3335组智能充电桩惠及139个楼院,创造了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
党河风情线华丽蜕变,点亮了“夜经济”新名片。城市管理迈向“智治”,机械化洗扫率达91%,洁净街巷成为常态;“文化公厕”变身城市风景线,智慧景区平台实时维护游览秩序;12345热线全天候倾听民声,精准对接需求,服务直抵“最后一米”。点滴细节汇聚,让“幸福来敲门”成为敦煌居民的日常体验。
民生提质 夯实幸福生活根基
敦煌市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以精准投入和创新举措推动优质资源均衡普惠,全方位夯实幸福生活根基。去年民生支出达24.9亿元,彰显惠民决心。就业保障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2396人,精准输转劳动力2.25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2.53亿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1所中小学、幼儿园硬件设施显著改善,高考综合改革平稳推进,去年本科上线率高达98.11%。健康守护贴心便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速,“15分钟医疗服务圈”覆盖9个镇、10个社区、56个行政村。兜底保障更有温度,去年发放救助金4306万元,惠及群众8.3万人次,“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成效显著。养老服务暖心升级,培育壮大本地养老服务机构2家,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4万人次。
从精细管理的城市温度到生态筑基的绿色底色,从文化铸魂的人文气质到民生提质的幸福根基,敦煌市正以生动实践诠释着“和谐宜居”的丰富内涵。这颗丝路明珠,在新时代的精心雕琢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焕发出令人向往的现代文明光彩,谱写了温暖人心的幸福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