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历史
“简”识酒泉——汉简背后的丝路往事② | 和亲公主:吾家嫁我天一方
时间:2025-08-05 10:09:05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55 作者:杨蕴伟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木简,简文中的“乌孙公主”即解忧公主。(来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木简,简文中的“乌孙公主”即解忧公主。(来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两千多年前,曾有两位汉家公主穿越河西走廊,以出嫁的方式承担起国家使命。两千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在悬泉置发现了关于她们的片言只字。看着简牍上残缺不全的记录,我们恍惚穿越到了汉代的悬泉置,看见送嫁的车队驶进驿站,公主在众人陪同下进入馆舍。次日天明,车队在晨光中继续西去,所过之处,若有若无的香味徘徊不去。

汉武帝时期,大汉国力虽日渐强盛,但周边局势依旧严峻,匈奴的威胁如影随形,西域的诸多小国也立场不定。为了巩固统治、谋求和平,和亲成为汉朝重要的外交策略。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被汉武帝选中,远嫁乌孙王猎骄靡。那时的乌孙有强大兵力,在匈奴与汉朝两大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细君公主的和亲虽然承载着汉朝与乌孙结盟、共抗匈奴的美好愿景,却非细君公主所愿,“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仅仅5年后,细君公主就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郁郁而终。

解忧公主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在细君公主离世后,为了维系汉朝与乌孙的联盟,解忧公主接过重担,在公元前100年嫁给了乌孙王军须靡。军须靡去世后,按照乌孙习俗,又先后嫁给了翁归靡、泥靡。在历经四朝变迁、三嫁乌孙、奉献了大半生的青春年华后,因思念故土,上书汉宣帝表达“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的心愿,最终在年逾七十时,被接回阔别近半个世纪的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离世。

两位和亲公主的和亲之举,开启了汉朝与乌孙友好往来的大门。和细君公主的“居常土思兮心内伤”不同,解忧公主积极参与乌孙政事,大力推动农业发展,使乌孙的经济文化得以繁荣。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汉廷与乌孙联合出击,重创匈奴,让匈奴不复往日强盛,也使得乌孙成为西域强国,汉朝对西域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丝绸之路也因此更加畅通。

2005年,江苏省在新疆伊宁市援建了一座汉家公主纪念馆。

两位汉家公主前仆后继传承民族团结的使命,她们的名字不仅被写入史书,有关她们的信息也出现在了汉代敦煌悬泉置的简牍上。

乌孙和汉王朝在解忧公主时期互动十分频繁,两国交流的书信进入敦煌之后,全部经过悬泉置接收和转发。在悬泉置出土的简牍中,有19枚内容涉及乌孙。有一枚汉简记载着“甘露二年……送破羌将军、穿渠校尉、使者冯夫人……”,简文里的“冯夫人”,名为冯嫽,本是解忧公主带到乌孙的侍女,在乌孙曾以外交使节、公主使者名义巡行西域诸国,与乌孙位高权重的右大将结为伉俪,与解忧公主携手扩大了汉廷的影响。悬泉汉简记载的冯夫人行程,是当时已经年届七旬的冯嫽为妥善解决乌孙事态,两个月奔波近二万里,“以骑马助传马”星夜赶到长安又赶返赤谷城,化解战乱危机的一个片段。

悬泉汉简中著名的《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是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长罗侯常惠一行384人路过悬泉置时的接待费用清单。专家认为这应该是一次喜宴,是为相夫公主准备的。刘相夫是解忧公主弟弟的女儿,汉宣帝打算把她嫁给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常惠带着她来到了悬泉置。

解忧公主在去国近50年后,终于被老朋友常惠接回长安。悬泉汉简记载了解忧公主归国的路线。公元前51年,丝绸之路上飞奔的驿马和风都在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这个消息:那个远嫁的公主要回来了。

责任编辑:妥超云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