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玉门市
医疗资源下沉 幸福指数上升——玉门市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时间:2025-07-29 10:06:43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34 作者:酒泉融媒记者 陈 燕 李晓艳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请到玉门市总医院的专家做手术,村级卫生室配备先进设备,实现“乡检查、县诊断”,智能审方系统为安全用药护航……近年来,玉门市通过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专家下沉:手术不出镇省心又省钱

今年7月初,玉门市花海镇居民裴铁山因患疝气需要手术。在玉门市总医院花海分院检查后,他得知花海分院不仅设备先进,更有总医院的主治医师长期驻点帮扶,便果断选择在“家门口”接受手术。“医生经验丰富,报销比例高,家人照顾也方便,省去了奔波之苦。”裴铁山说。

如今,玉门市总医院实现了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医疗资源“四下沉”,促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四下沉”机制辐射带动,花海分院可就近服务周边4个乡镇、近3.5万名群众。

玉门市创新构建“1+3+16+52”紧密型医共体,即以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3家市直医疗机构、16家基层医疗机构、52个村卫生室为基础。通过市级医院长期派驻专家、定期巡诊等方式,重塑医疗卫生体系,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享受到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至目前,玉门市已选派65名市级专家开展巡诊28场次,15名中级以上职称医师驻点帮扶,高效落实全省“万名医护下基层”行动,惠及群众5.6万人次,让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市级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末梢”强健:村卫生室“小天地”服务群众“大健康”

三伏天是治疗风湿骨痛的好时机。近日,在玉门市下西号镇川北镇村卫生室内,村医邓立鹏正为72岁的高德会老人进行针灸治疗。困扰老人多年的坐骨神经痛,如今在村卫生室就能得到有效治疗。

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检测仪等设备,村民如有心脏不适,可随时在村卫生室检查,数据实时传输至玉门市总医院,由专家实施远程会诊。“一旦发现危重情况,转诊通道畅通,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邓立鹏说。

下午4时,邓立鹏与下西号镇卫生院的医生如约来到村民刘生兵家随访。刘生兵夫妇均患慢性病,子女在外工作。得益于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和村卫生室功能的完善,老两口的健康有了保障。“村医常常上门,村里的卫生室功能也齐全,我们再不为看病发愁了。”刘生兵说。

前置审方:严把审核关筑起安全用药“防火墙”

在玉门市总医院审方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4家市直医疗机构的处方审核数据:当日最短审方时间仅5秒、最长132秒。

这得益于玉门市上线的前置审方系统。这套系统在医生开方后、患者取药前,通过“智能+人工”双重审核,提前拦截用药风险,实现了医疗监管从“事后”向“事前”的转变。

据玉门市总医院医疗质控管理中心主任李霞介绍,该系统目前日均审核门诊处方约1200张、住院处方约1100张,合格率约70%。下一步,将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持续提升处方合格率,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助力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保费用。

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一体构建医疗服务“一张网”

玉门市总医院副院长孔维明表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得到了玉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专列500万元建设资金,立足地域特点,玉门市打造了“一核两翼”“一院四区”融合发展模式,推动4家县级医院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机制。通过资源优化整合,构建起县域共享的医疗服务“一张网”,真正实现“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的目标,显著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群众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群众的就医体验得到了极大改善。

232492ed314ba45fcc7981d44f3c1d51_auto-orient,1.jpg


责任编辑:妥超云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