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力外送通道
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全力推动“风光火储氢”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协同发展,从“追风逐日”到“产业成链”,构建起多能互补、绿电共享的发展格局。在“风光无限”的绿色转型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向“西部百强县”宏伟目标不断奋进。
在瓜州县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的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的超级工厂内,一排排形似集装箱的巨型装置静默矗立。它们并非普通货柜,而是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如同为电网装上了“缓冲阀”,可以化解风电间歇性波动。这些储能柜单台功率750千瓦,相当于储存了16个家庭一周的用电量,且它们以20年超长寿命,将戈壁滩风电从“桀骜不驯”化为稳定绿电。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装备,具有绿色环保、高安全性、充放电次数多、残值利用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大型电力储能领域,未来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质量部副经理徐海东说。
2021年11月,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瓜州县签约总投资10亿元的储能全产业链项目。2023年,寰泰储能基地建成投产,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每年可生产百兆瓦级储能设备。
“目前,我们在瓜州县有两家工厂,一家是位于北大桥的储能工厂,另一家是位于柳沟的电解液工厂,既推动集团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也助力行业进步。同时,我们依托上海技术、瓜州地域及河西走廊市场优势,助力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带发展。”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奎说。
两千年前,瓜州是丝路驼队的驿站;两千年后,这里成为“西电东送”的枢纽。长风几万里,吹过瓜州戈壁的,不再是荒凉与寂寥,而是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
瓜州桥湾,电网纵横,电流奔涌。甘肃酒泉—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祁连换流站是我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的外送通道。工程于2015年5月18日核准建设,2017年6月23日正式投运,已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大关。
“在现有的常乐电厂4台机组调峰电源支撑下,祁连换流站每小时输送功率最大可达600万千瓦。迎峰度夏期间,日送电量可达1亿千瓦时以上,送端输电能力从建成初期的80万千瓦时持续提升,2024年外送电量达348亿千瓦时。至目前,向华中地区累计外送电量达2036亿千瓦时,其中本年度外送电量148亿千瓦时,对全国电力保供和电网供需平衡稳定运行发挥了强有力支撑作用。”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祁连换流站运行专责李洋说。
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近年来,瓜州县充分利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电网枢纽有利地形,集中打通电力外送通道,建成±800千伏换流站1座、750千伏变电站2座、330千伏变电站26座。目前,在建330千伏变电站(升压站)2座,成为国内电网建设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
新能源的弱点在于“看天吃饭”——风起时电力过剩,风止时供电中断。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从调峰电源精准“削峰填谷”到储能研发攻克“电力消纳”技术难关,再到智能电网织就高效输送网络,瓜州县正用全产业链协同组合拳打破桎梏,一幅“风光常续、电尽其用”的新能源图景正在戈壁滩上徐徐展开。
当下,瓜州县正加快现有100兆瓦/200兆瓦时飞轮、磷酸铁锂混合电站和97.5兆瓦/39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建设,探索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新型储能,推动全钒液流等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示范,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调相等支持,力争今年底储能达450万千瓦时、2030年突破1000万千瓦时。同时,积极推动电网建设,加快完成瓜州330千伏等变电站扩建,争取北大桥110千伏变电站、柳沟110千伏开关站等年内开工,力争将西湖区域750千伏变电站纳入国家电力规划,进一步提升电网接纳能力,筑牢消纳和外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