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肃州区
肃州区:钢架拱棚里结出“振兴果”
时间:2025-07-24 10:00:33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33 作者:酒泉融媒记者 米静

清晨的阳光洒在肃州区银达镇黑水沟村的千亩大棚上,钢架结构反射出耀眼的金属光泽。走进棚内,温润的空气裹挟着果蔬的清香扑面而来,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饱满的番茄藏在绿叶间。这满眼的生机与鲜亮,正是村里靠“棚经济”壮大集体经济的生动写照。

十几年前,这个距城区10公里的村庄,537户人家守着5682亩耕地靠传统种植勉强糊口。转折始于村党总支的谋篇布局:“咱有离城近的优势,光、热、水都不缺,就得在‘棚’上做文章。”村党总支领办益诚德合作社,党员带头试种,组织村民去外地“取经”,把技术员请到棚里手把手教,慢慢让大伙儿动了心。

2022年,村里确定了土地统一流转、大棚统一建设、品种统一规划、产品统一销售的“四统一”产业发展模式,千亩钢架拱棚基地渐渐成形。3年光景,1800亩土地上竖起760座大棚,220多户村民跟着干,曾经零散的菜地变成整齐的园区,单一的粮食种植换成了番茄、辣椒、香瓜等“多彩作物”,村民们从自己种自己卖变成跟着合作社闯市场。

去年,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村里又流转500亩地,新添200多座钢架拱棚,连栋棚、育苗棚一应俱全,智能温控、喷灌系统让大棚“长了大脑”。“你看这防虫网、黄蓝板,都是新技术,种出来的菜不愁卖。”正在摘番茄的村民笑着说。村里还琢磨出“订单农业”的新路径,企业提前下单,村民按标准种植,棚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黑水沟村党总支还创新了大棚租赁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每年20万元的收入,村上修路、组织活动再也不愁没有钱。如今的黑水沟村,钢架大棚不仅结出了鲜嫩果蔬,更撑起了集体经济的“钱袋子”,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赵瑾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