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粮经作物丰产增效
——酒泉市农科院全力解决绿洲灌溉农业水资源短缺难题
作为我省的“粮仓”和“种仓”,河西走廊的生态屏障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利用祁连山有限的水脉滋养和支撑绿洲农业命脉,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命题。
为破解河西走廊绿洲灌区水资源短缺对粮经作物生产的制约,在省农科院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专项河西走廊主要粮经作物节水丰产优质与适水种植技术项目实施中,酒泉市农科院聚焦承担的“粮经作物高效节水模式研究和综合技术集成”子课题,精准设计并开展8项试验研究,建成3个核心示范区,成功形成一系列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成果。
近日,在酒泉市农科院科研基地,科研人员穿梭在甜瓜、制干辣椒、玉米作物试验田间,观察记录各项试验数据。针对河西走廊小麦、玉米、制干辣椒、甜瓜等主要粮经作物,酒泉市农科院自主研发出智能水肥决策系统“慧农保”app,并成功申请“一种作物生长需水量计算方法及依据其制定的灌溉系统”发明专利1项。
酒泉市农科院重点开展制干辣椒“节水密植+抗旱品种+保水剂”技术组合试验,目标节水25%、亩产稳定在700公斤以上;开展甜瓜品种与密度对比、保水剂应用及“甜瓜+冬油菜”复种模式研究,通过“平作宽膜单行+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技术,对作物病毒病进行有效防控,预期节水10%、增产5%、亩均降本150元;开展玉米“双膜宽窄行高密种植+生物刺激素”试验,目标提升水分利用率18%。
近年来,酒泉市农科院致力打造看得懂、学得会、用得起的节水模式,以“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动节水技术覆盖率提升至35%,预计新增节水技术应用面积3万亩,为解决绿洲灌溉农业水资源短缺、提升粮经作物产能提供可复制的方案,助力打造西北干旱区农业节水、丰产、优质发展样板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