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架拱棚连排 水肥一体浇灌
——肃州区现代农业走出增收新路径
近年来,肃州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紧紧抓住钢架拱棚建设和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建设两大关键,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赢的新路径。
钢架拱棚撑起蔬菜产业一片天
一大早,肃州区泉湖镇甘肃宋氏神苗农业有限公司的钢架拱棚内雾气氤氲,宛如一片朦胧的“绿色海洋”。工人穿梭其中,为西蓝花秧苗浇水。
“棚里主要种植了西蓝花、娃娃菜和西瓜。”甘肃宋氏神苗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忠一边查看蔬菜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钢架拱棚优势明显,早春蔬菜比露天种植早上市1个多月,正好赶上市场蔬菜短缺的‘黄金期’,价格好,收入自然就高。同时,拱棚相对密闭,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减少雨水影响,保障蔬菜品质。”
在泉湖镇万亩高效设施蔬菜产供销一体化示范基地,今年新建的500亩钢架拱棚小区已全面投产。这里不仅有整齐排列的大棚,还配套建设了3.8公里产业道路,一座集智慧数字农业、集约育苗、冷链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已初具规模。
“这个提标扩面项目总投资5252万元,钢架拱棚小区的建成让我们离现代农业样板区目标又近了一步。”泉湖镇副镇长王锐说。
肃州区总寨镇店闸村的钢架拱棚内同样忙碌,十几名工人在清除杂草。
酒泉盛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盛小玲说:“今年我们在这儿建了75亩连栋钢架拱棚,西蓝花全程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种植,品质有保障,政府有补贴,全部按订单销往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今年以来,肃州区共建成钢架拱棚6449亩,建设百亩以上小区15个,还打造了6个连栋钢架拱棚示范区。棚内茄果类、叶菜类等蔬菜长势良好,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水肥一体化托起智慧农业新希望
近些天,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中国农业科学院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研究中心的钢架拱棚内生机勃勃,番茄挂满藤蔓,黄瓜翠绿鲜嫩,辣椒长势喜人,种植户李军国和工人忙着采摘黄瓜。
“现在浇水、施肥方便多了,通过手机就能查看棚内温度,还能操控通风和灌溉设备,非常智能,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蔬菜产量和质量。”李军国指着棚内的水肥一体机说。
从最初的2座大棚发展到如今的20座,李军国见证了戈壁农业的华丽蜕变。随着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穴盘基质育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的普及,戈壁滩上种菜不仅不是梦想,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了生鲜蔬菜四季生产、全年供应。
“今年,我们在东洞和总寨等乡镇的重点产业园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成效显著。这项技术在实现精量灌水、精准施肥的同时,还节水节肥,解决了农户盲目用肥、不合理灌水的问题,实实在在促进拱棚蔬菜提质增效。”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崔海成说。
如今的肃州区,钢架拱棚鳞次栉比,智慧灌溉精准高效,现代农业的画卷正铺展开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故事不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