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沟村农房改造示范点
翻开肃州区政协的履职记录,委员们感人的履职场景、深厚的民生情怀,勾勒出“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温暖图景。
肃州区政协把深化基层协商民主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履职尽责的“必修课”、委员作业的“必答题”,将民意需求变成了群众满意的幸福清单。
一线问需 回应民生关切
“货场路段交通流量急剧加大,环境卫生脏乱差。”这桩困扰周边村民和沿线企业的烦心事,被肃州区西洞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列入履职清单。政协委员们带头沉到一线,带着议题踏查货场路每一处拥堵点、脏乱区,随后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沿线企业代表协商座谈,最终提出货场路环境卫生整治方案:镇政府承担常态化清扫清运任务,沿线企业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职能部门全程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如今再访货场路,车辆往来有序,路面干净整洁,曾经的“堵心路”变成了“舒心道”。
“出行顺畅了,道路周边环境好了,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周边商户的感慨道出了民心所向。
同样受益的还有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各小区的居民。过去,这里的公交站台缺少智能站牌和无障碍等候区,老年人和特殊群体乘车常犯难。肃州区政协收集到这个协商议题后,立刻组织协商议事。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响应,街道社区全力配合,在各方努力下助推改造无障碍公交站台4个,安装电子公交站牌4个,还新增了定制客运微公交和“95128”电召出租车,点对点接送、实时播报车辆动态,让出行安全又便捷。适老化改造的贴心举措,赢得市民纷纷点赞,也让基层协商的民生底色愈发鲜亮。
精准发力 促进乡村振兴
实现村民和村集体收益双增收是肃州区委、区政府一直牵挂的事,也是政协持续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近年来,肃州区政协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基层协商的重要发力点,以精准议事助推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3月,肃州区果园镇争取到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招标建设高标准连栋钢架拱棚,打造无菌网室制种示范基地。项目建成确权后,将由租赁企业经营,企业不仅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还会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金。这本是件促农增收的好事,然而土地零散不集中、租赁价格偏低等问题,让农户们意见纷纭,项目推进一度遇阻。
关键时刻,果园镇政协委员工作站主动靠前,一次次走村入户征求意见,还专门邀请农业界政协委员现场开起了政策解读会,算清效益账、讲透发展前景,帮群众打消顾虑。经过多轮协商,西沟村10组的农户终于达成共识——集中连片流转90亩土地,每亩租金从最初的800元提高至1000元。
如今,制种示范基地的大棚里,甜椒、辣椒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据测算,亩均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远超传统种植效益。土地流转有租金、产业发展添活力,农户收入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双提升。
从意见分歧到同心协力,从项目遇阻到顺利落地,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协商议事,正是肃州区以基层协商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如今,在肃州区,基层协商议事正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一幅产业兴、农民富、集体强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协同共治 推进基层治理
农房改造工作开展以来,肃州区东洞镇因地制宜、因村施建,3年建成8个集中居住小区,896户村民喜迁新居。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完善,住、产、用需求全保障,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可随之而来的农村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也成了大伙儿的新愁事。
面对农村物业管理新课题,今年4月,东洞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相关部门与下沉委员,进村组开展“三访三问”深度调研。围绕居民服务需求、管理模式、经费预算、运行机制等进行深入讨论、充分协商,最后确定采取“村委会代管+业主委员会协管+村民自管”的模式,并同步修订《小区物业管理办法》,制定《村民物业自治公约》。
同时,通过“大喇叭”宣传、红黑榜公示、积分制兑换、定期召开业主会议等接地气的管理方法,探索出“村治+自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小区物业从昔日无人管、无序管、没钱管变为有人管、有钱管、有章法。如今,走进旧沟村集中居住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柏油小径净无尘、垃圾分类日日清、积分榜前笑语盈的乡村治理新画卷。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见证着肃州区政协将民意清单绘成幸福画卷的履职初心。肃州区政协始终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玉’事广议、‘泉’程商量”品牌为引领,组织下沉委员深度参与基层协商议事,用心用情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近两年,从优化交通小细节到乡村振兴大战略,从民生项目硬支撑到基层治理软实力,累计解决各类问题120余件,让“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底色愈发厚重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