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金塔,一树树绿荫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面,流云如白纱般飘逸,和蓝天一起,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在金塔县金塔镇营泉村,连片的玉米迎着骄阳绽放着诱人的色彩,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不远处的营泉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绿化带里鲜花盛开,孩子们在广场的亭台楼阁间嬉戏玩耍,人们三五成群在树荫下闲话家常。每到中午饭点,老人们来到营泉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互助幸福院惬意地吃午餐……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群众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各种原因所致,金塔县部分村庄规划建设年代久远,居民点布局零散、种植养殖零星分散、土坯房存量大、基础配套设施滞后。2022年8月13日,金塔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暴雨,992户房屋严重损毁。让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成为金塔上下牵挂的头等大事。
金塔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实施以来,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为尽快解决居民群众正常生活问题,金塔县自然资源局精心组织部署,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搬迁政策,确保搬迁工作有序推进;牢牢扛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政治责任,严格按照工作专班综合协调职责要求,扎实做好搬迁对象认定、项目申报、组织协调、综合调度等工作。按照现行“地震灾害危险区”“河湖管理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认定范围、认定对象标准,积极对接省、市搬迁办开展各项工作。全县2023年至2025年共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571户,其中2023年992户、2024年1656户、2025年2923户,涉及9个乡镇一个场站,均已完成三级认定工作,让群众搬出隐患、迁进幸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避险搬迁:从“忧居”到“优居”
盛夏的金塔镇营泉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房前屋后鲜花簇拥、香味扑鼻。忙碌了一上午的55岁村民杨萍和丈夫王让平回到装修精美的家中,疲劳瞬间在居家环境中消散。家里,75英寸的电视机、双开门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正午的阳光透过时尚而又不失典雅的窗帘照在花盆上,红花、绿叶更加娇艳动人;崭新的油烟机和烤箱等现代化设施设备映照得厨房内更加亮丽、干净,饭菜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每天回到家中享受着眼前的幸福生活,杨萍不经意间总会回忆过去。记得那时,一家人住的是土坯房,遇到下雨天,到处漏雨,晚上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自从搬进新居,全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说:“原来我们用的是旱厕,生活极不方便,洗澡就更别想了。现在,我们住上了90平方米的新房。这套新房享受政府补贴10万元,自己只花了6万多元。交房后,我们又把房子进行了装修。家门口道路四通八达,去哪都很方便。”
金塔镇营泉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2023年开始修建,共有57户,2024年全部搬迁入住。金塔镇营泉村党支部副书记谭凤满说:“搬进新居后,居民尤其是老人吃饭方便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县自然资源局争取资金修建道路,对园区进行美化亮化,尽可能方便居民群众,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事关千家万户。生活过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过去,金塔县部分村民住在老旧土坯房里,“雨天怕塌、晴天怕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金塔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实施,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搬迁前期,县自然资源局干部经常上门宣传政策,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我和老伴住的是80平方米的新房,享受政府10万元的资金补贴后,自己只花了3万多元。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就提心吊胆,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生怕房子和院墙倒了。现在这新房子安全又舒适。”金塔镇营泉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65岁住户王玉兰说。
2023年,王玉兰家被列入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名单,第二年她们全家就搬进了新房。“现在房子结实,小区环境好,出门就是互助幸福院,不想做饭了就去食堂吃,老年人还能享受补贴,党的惠民政策就是好,把工作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王玉兰笑着说。
在金塔,像王玉兰这样的搬迁户不在少数。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规划搬迁安置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幸福家园:新居新貌新生活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促进项目落地过程中,金塔县自然资源局以滚石爬坡的信心和勇气,推进搬迁工作有序开展。主要负责人多次奔波往返于省、市相关部门,克服种种困难,全力以赴争取政策资金,做到量力而行,减轻群众购房负担,让搬迁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在金塔县东坝镇红星天潭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和现代化的健身设施。小区内,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搬迁群众在这里开启了新生活。
在居民万梁业家中,宽敞明亮的客厅、现代化的厨房让人眼前一亮。谈起搬迁新居的感受,万梁业笑容满面。“以前,我们住在土坯房里,烧炕做饭烟熏火燎的,尤其每年取暖季要生炉子,家里人每天早上起床后鼻孔都是黑的。现在取暖季享受国家清洁能源补贴政策。用电做饭费用低,家里也能保持干净整洁,生活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万梁业边说边拿出手机让记者看他家的电费缴纳明细。
据了解,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是有效防范和减轻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自2022年开始,金塔县自然资源局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搬迁政策,按照省、市、县安排部署,在省、市、县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将全县受灾群众以“河湖管理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类型纳入搬迁范畴,有效解决了灾后重建量大面广、资金短缺的问题。2024年以来,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借鉴兄弟县区先进做法,对照搬迁六大类型,反复研究探索寻找突破口,抓住房屋抗震设防这条主线,多频次靶向摸排、逐户精准鉴定,按照应搬尽搬、应搬全搬的要求,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动员,做实基础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金塔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干事丁杜娟说:“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实施以来,自然资源局严格按照工作专班综合协调职责要求,扎实做好搬迁对象认定、项目申报、组织协调、综合调度等工作。建立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攻坚落实机制,高效完成全省第十次避险搬迁现场会协办工作,高质量完成财政部甘肃监管局资金清算工作,确保高标准完成全年搬迁工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用足用好省、市‘10+5’搬迁政策,争取做到避险搬迁二期工作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将全县所有乡镇土坯房都纳入第二期搬迁范围实施搬迁。”
据了解,金塔县2023年至2025年共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571户。其中,2023年实施的992户和2024年实施的1656户已全部完成交付工作;2025年2923户已交付1748户,交付率达59.8%。
搬迁并非易事。受传统思想影响,有的老人舍不得祖屋,有的担心新房离耕地远。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和镇村干部组成“炕头工作队”,白天量地块、算补偿,晚上讲政策、画蓝图。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金塔县自然资源局优化工作机制,增强攻坚力量,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专班人员常态化开展下乡调研,解决搬迁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积极向上沟通协调、向下推进落实;科学合理设置“日报告、周调度、红黑榜”的工作周报制度,每项工作分模块细化调度,定期及时分析研判形势,部署推进措施,力促全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至今年6月,2023年实施的992户,已全部完成交付、拆旧复垦、注销旧证办理新证、补助资金兑付工作;2024年实施的1656户,已全部完成交付工作,正在进行拆旧房、办新证、补资金工作,根据省级相关要求,于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2024年后续工作;2025年计划实施2923户,各乡镇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1个,其中续建安置点14个、新建安置点7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并完成交付880户,交付率30%。加强宣传动员,加大拆旧力度,督促各乡镇开展2025年2923户项目建(购)房交付、一户一档资料、系统信息完善等工作。同时,严格按照“一户一宅、占新腾旧”原则,督促各乡镇加大对2024年1656户搬迁人员旧房拆除力度,各项工作进展有序,越来越多群众融入了新生活。
生态修复:青山绿水谱新篇
搬迁后的旧宅基地如何处置?金塔县给出的答案是:生态修复,还绿于民。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防风林带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金塔县中东镇王子庄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等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现场管理人员来回巡查,确保将安全贯穿于施工的每个环节。
中东镇王子庄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03户1385人,耕地面积7983亩。为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隐患,有效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区位、基础设施、房屋风貌等因素,科学谋划、精心选址,2025年在王子庄村新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总占地50.32亩,新建二层框架结构住宅114套。根据农户需求,设计60.18平方米、68.91平方米、87.55平方米共3种宜居户型。采用空气源热泵分户采暖,充分吸取已建成的集中安置点的成熟经验,配套建设王子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农具管理房、停车场、共享菜园、新能源充电桩及安置点供电、道路、绿化、亮化、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同时,积极争取县财政“一事一议”项目2个,分别在安置点配套建设文化广场1个,在安置点南侧修建占地6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1个,着力将王子庄打造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
至7月初,中东镇王子庄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11号、12号楼主体工程已封顶,13号、14号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预计9月底交付。甘肃远周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场负责人王玉军说:“项目自4月25日开工,计划建设22栋楼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抢抓进度提前完工。”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以来,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始终把搬迁和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增收渠道紧密结合,按照“安置点开工、产业即配套”的原则,优先安排项目和产业资金,力求每个搬迁户都有1项增收产业、1名务工人员。推进乡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搬迁群众安全有保障、收入不降低、生活有改善。
夏日的阳光下,搬迁群众的笑脸与金色的田野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画卷。从“忧居”到“优居”,金塔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安全隐患,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在金塔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旧址,昔日的危房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新植的防风林带,既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下一步,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将加强政策衔接,督促落实各项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指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土坯房三年清零行动的工作部署,结合《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二期工作调查摸底的函》要求,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将加大争取力度,优化项目配套政策。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与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强县域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资源、整体规划、同步推进。加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用地要素保障、占用林草地手续办理、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公共服务项目支撑、产业就业扶持发展等方面统筹协调指导,确保搬迁工作高质量完成。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将全面做好政策衔接、政策解释和工作指导,把解决群众思想顾虑作为推动搬迁的关键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广泛宣传搬迁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扩大避险搬迁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的良好氛围,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记者手记:
在安居与生态间,金塔县自然资源局一直在努力寻找最优解。
行走在金塔县新旧村落间,两个图景令人感慨:一边是炊烟袅袅的安逸,一边是自然重获生机的静谧。金塔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地质灾害治理绝非简单搬迁,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校准。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关键,在于尊重其生产生活习惯——新村保留院落式布局,预留菜地和农机停放区等;生态修复“活起来”的秘诀,在于科学规划施策——选择乡土树种,减少人工干预。这种精细化治理思维,正是金塔县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的启示。未来,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将继续以避险搬迁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书写更加精彩的“金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