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与戈壁交织的广袤土地上,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的干部职工扎根一线,用行动和汗水、责任和担当,在特巡保电、民生服务、文旅护航的“战场”上,书写着一幕幕暖心故事。
线路特巡 在风沙中筑牢“安全防线”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关键期,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开展特巡及红外测温工作。主要对线路杆塔基础是否稳固、拉线是否牢靠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对导线引线连接部位、开关接头接触部位等进行红外测温。巡视中,工作人员对发现的隐患及时登记,列入检修计划,确保及时消缺。同时,开展客户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服务、督导”双到位,拧紧用电“安全阀”。
“这段线路穿越戈壁滩,夏季高温容易引发设备安全隐患,咱们再仔细检查一遍。”7月的酒泉,午后气温直逼38℃,马鬃山镇供电所所长带领工作人员在10千伏霍边线开展特巡时强调。脚下是滚烫的砂石,头顶是灼热的烈日,他们背着工具包,沿着电线杆逐基排查,红外测温、紧固螺栓、清理树障,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这条线路全长166公里,沿途多为无人区。为确保线路稳定运行,队员们每天要巡检15公里以上,鞋子磨破了底、皮肤晒脱了皮是常事。“只要线路安全,再苦再累都值。”寇得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民生服务 把“放心电”送到“家门口”
“家里的漏电保护器老是跳闸,正愁没人修,你们就来了,太及时了!”在酒泉肃北县石包城乡哈什哈尔村,牧民巴图看着上门服务的供电员工感激地说。为保障酒泉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供电服务及用电需求,公司提前部署,组织国家电网甘肃电力(酒泉飞天)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偏远牧区,主动上门服务,重点对有问题的插线板、电源线进行协助更换,对私拉乱接的线路进行修整。向留守老人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指导其安全、规范、经济用电,确保留守老人用电安全,有效杜绝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用电环境。
公司还针对牧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组织服务队走村入户,开展用电隐患排查。他们为牧民检查线路设备,整修家里的灯具和插座,维护照明线路、更换照明设施,讲解安全用电知识,还为独居老人、困难家庭建立“用电档案”,提供定期上门服务。“以前总担心下雨漏电,现在供电师傅们帮我们把线路都换了新的,晚上睡觉都踏实了。”牧民娜仁其其格笑着说。
此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公司通过敦煌智慧配电网工程建设,持续优化敦煌区域网架结构,让优质电力为当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电”靓文旅 为景区注入“活力源泉”
近年来,酒泉凭借敦煌莫高窟、瓜州戈壁国际艺术雕塑长廊、瓜州县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瓜州县玄奘取经博物馆等热门景点,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为切实消除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助力游客无忧畅享绿色出行,公司主动作为,提前部署,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充电设施展开全面细致地巡视检查,及时排查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新能源车主随时有桩可用、有电可充。“景区的充电桩够不够用?有没有突然断电的情况?”景区负责人正在向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反馈用电情况。为保障景区用电安全,工作人员都会定期来景区“打卡”,检查配电房、充电桩、景观灯等设备运行状态。
公司还针对景区特点,制定了“一景一策”保电方案,对景区老旧变压器进行升级改造,确保游客住宿、餐饮、娱乐等用电需求。“供电有保障,游客体验好了,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景区附近民宿经营者说。如今,亮起来的不仅是景区的灯光,更是酒泉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从戈壁滩上的线路巡检,到牧村里的贴心服务,再到景区里的电力护航,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的员工们用坚守与奉献,将光明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续写着属于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杨玉霞 荔翌萌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