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文化
酒泉红水河的开发与保护漫议
时间:2025-07-17 09:43:46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18 作者:王世红

红水河作为酒泉的母亲河,滋养着沿岸的土地,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红水河的水资源及其他潜在资源,切实有效地保护好这条河流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使其既能为当下发展助力,又能造福子孙后代,成了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乎酒泉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与经济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红水河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酒泉红水河以丰富的生态价值和可观的经济价值持续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红水河是酒泉地区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对酒泉地区的农业灌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周边的乡镇,如肃州区西洞、东洞、上坝、总寨、铧尖,以及下游的金塔县均依靠红水河河水进行灌溉。它滋养了大片农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生长,使得这些地方能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展绿洲农业,形成独特的农业景观和生产方式。

红水河为水产养殖提供了适宜的水域环境,可以养殖各种淡水鱼类,如鲤鱼、鲫鱼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也为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收益,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发展。

红水河流域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河中的鱼类、两栖动物及周边的各种鸟类、昆虫等生物,都依赖着红水河的生态环境生存并繁衍。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为这些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

红水河的蒸发作用能够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调节周边地区的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对改善局部气候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红水河的河流和湿地等水体具有强大的水源涵养能力,能储存和调节水资源,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红水河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等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和转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维护水环境的健康,保障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红水河作为一条自然的生态廊道,连接着周边的山脉、森林、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促进了物种的迁移和基因交流,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红水河周边的植被和湿地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枯枝落叶等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解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此外,红水河也为酒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地方工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持。虽然工业在该地区的占比相对较小,但对于一些特别依赖水资源的小型工业企业来说,红水河的水源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红水河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红水河上游祁连山深处有巨大的玉石山,历史上人类开采玉石留下的玉石大坑、玉石房子等遗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探险,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并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红水河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红水河同全国大多数资源性河流一样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双重难题和双重选择。

开发与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合理的开发活动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过度的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产生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后果。因此,需要在开发与保护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红水河应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红水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通过合理开发,可以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红水河大峡谷自然风光雄浑壮美,对于喜欢徒步、摄影和户外探险的人具有极大吸引力。峡谷由河水积年累月冲刷而成,曲折蜿蜒,有的地方沟谷开阔,有的地方仅有一线天。峡谷两侧的崖壁如刀削斧凿、异常险峻。河水在峡谷中奔腾咆哮,沧桑壮美。雄伟的峡谷和近在眼前的雪山相映成趣、魅力无穷。

位于红水河中段的红水河大瀑布是新出现的景点。它从30多米高的崖壁飞流而下,声若巨雷,气势磅礴,溅起的蒙蒙水雾折射成一道绚丽的彩虹,为壮美的峡谷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柔美。水雾扑打在游客身上,惬意无比。红水河大瀑布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令人震撼不已,成了新的网红打卡点。

红水河大峡谷有“一河石头半河玉”的美誉,也是祁连彩玉的发源地。枯水季节的红水河,河床上的泥沙被洪水冲走后,藏在河床泥沙下各种形状、各种质地的石头暴露出来,其中就有被古人称为“噶巴石”的祁连玉。这些石头质地坚硬细腻、色彩斑斓,具有良好的光泽和硬度。它们的形态、色彩、纹理独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制作奇石、装饰品和艺术品的优质原料,可采用雕刻、打磨、镶嵌等多种工艺,制成各种精美的摆件、挂件等,深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每当夏秋季节,祁连山降雨,山洪暴发后,红水河就吸引了众多奇石爱好者前来捡拾祁连玉,形成了热闹非凡的盛况。

红水河龙王殿除了每年举办的龙抬头传统文化艺术节(庙会)、桃花文化艺术节、四月八浴佛节庙会吸引众多信众和游客外,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乡村景观也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领略酒泉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丰富旅游阅历。

红水河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及周边的文化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繁荣,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面对大自然的馈赠,地方政府要合理利用红水河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依托红水河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和周边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生态观光旅游线路,让游客欣赏河流、峡谷、森林等自然景观,了解当地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成果。要充分利用红水河上游古人玉石开采活动的遗迹和明、清时期的水利文化遗迹,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产品,让游客感受酒泉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开发以红水河文化为主题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通过旅游商品销售增加居民收入。要完善旅游设施,改善通往红水河景区的道路条件,提高交通便利性,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体验。

同时,旅游开发也需提防过度的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冲击。要加强红水河旅游资源保护,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减少泥沙淤积,改善河道及沿岸生态系统。要加强对周边山体、植被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要加强对红水河水质的监测和保护,清理违法建筑和排污口。要采取隔离防护、污染源清理整治等措施,保障河流水质安全。要加强对红水河地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文物古迹遭到破坏。要加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鼓励当地居民开展传统民俗活动。要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旅游开发活动的监管,确保旅游开发项目符合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

合理开发和利用红水河水资源,能促进当地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明代红水河的“红水穿碉”工程就是古代水利开发、造福人民的杰作。目前,正在兴建的红水河水库是肃州区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这项总投资10.95亿元的水库建成后,将成为酒泉城区生活、工业、绿化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可有效保障酒泉城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同时可解决西洞、总寨、泉湖等8个乡镇45万亩农田的农业灌溉及城市周边工业用水问题。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3000万立方米,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合理调配水资源、改善当地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建成后的红水河水库将成为肃州区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容易导致红水河的水量、水流甚至环境的改变。要实施应急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清理违法建筑和排污口,通过采取隔离防护、警示宣传、污染源清理整治等措施,保障饮用水质安全。要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遏制风沙入侵,减少泥沙淤积,改善河道及沿岸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河道恢复工程等,缓解流域地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

在红水河的开发与保护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将生态保护置于红水河开发首要位置,在规划阶段充分评估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布局各类开发项目,避免盲目开发破坏生态。制定科学的流域综合规划,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水能开发、旅游开发等,形成可持续的开发模式。

长远规划,预留空间。以长远眼光审视红水河的开发与保护,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为子孙后代预留足够的生态和发展空间。在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恢复弹性和未来发展机遇,避免短视行为对河流造成长期损害。

完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红水河流域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各主体在开发与保护中的职责,规范开发行为,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为红水河的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红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因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的地区,由受益方给予合理补偿,并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以此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保障生态流量。合理确定红水河的生态流量,制定科学的水量调度方案,确保河流在不同季节都有足够的水量维持生态功能。在开发水利水电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生态流量的泄放要求,通过工程措施和调度管理保障河流生态蓄水。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对红水河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确保水质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开发活动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建立监测体系。构建完善的红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流域的水质、水量、土壤、生物等要素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在红水河流域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开发以红水河自然风光、红水河特色文化等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品,打造生态旅游景区,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酒泉红水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一个集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价值于一体的重要地理单元,是我们的母亲河,在酒泉地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妥超云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