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健康
跨越山海 心系患者 ——一封感谢信中的酒泉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时间:2025-07-16 10:01:51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13 作者:酒泉融媒记者 郭 军 通讯员 朱文君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收到患者任秀英家属送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深情记录了一位82岁老人三次住院的生死经历。这封信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了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实践、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可喜成果。

改革赋能

从改作风到树新风

在任秀英老人的感谢信中,“作风新”成为她最直观的感受。任秀英写道:“过去个别医护人员的态度曾让患者就医体验不佳。如今,病区内轻声慢语地问询和耐心回应超出职责范围的问题已成为常态。”任秀英所说的这种转变,源自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革新。

在患者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让就医更有温度。患者可在服务中心一站式完成出院结算、医保报销、病历复印邮寄等全流程操作,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专门设置了人工导诊团队,提供从挂号到取药的全程陪检服务。

护理延伸服务把专业服务送到患者床边。通过“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患者通过医院app提交申请后,系统智能匹配专科护士,携带专用设备上门提供伤口换药、导尿管置管等15项服务,患者满意度达100%。

走进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只需在前台办理登记,系统将自动生成个性化导检路线,智能导检系统让患者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如今,医院依托AI算法与实时数据监测,系统根据各检查室候检人数、设备使用状态,动态规划最优检查顺序,避免“扎堆排队”与无效等待。该系统自运行以来,体检效率提升40%,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缩短至20分钟,真正实现“数据多排队、群众少跑腿”。

智慧医疗服务,更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放射科上线的“云胶片”使服务更优,患者完成DR、CT等检查后,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即可随时随地调阅高清影像资料,支持与医生远程会诊实时共享。对于需要实体胶片的患者,自助打印30分钟内即可出片,急诊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优先打印。这一举措使重复检查率下降35%,年均为患者节省胶片费用超百万元。

高精尖设备投入,助力精准诊疗技术提升。医院引入高端直线加速器、256排512层GE-能谱CT、3.0T以上磁共振等设备,精准定位病灶、辅助微创手术,减少误诊漏诊。这种主动向前一步的服务理念,让医疗干预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机制创新

上海资源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在任秀英老人的感谢信中,“医术新”更是患者就医的切身体会。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通过“技术平移、管理平移、品牌平移”三大战略,将上海优质医疗资源精准落地。

高精尖技术落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以来,上海专家跨越山海奔波往返沪酒两地,开展新业务新技术76项。其中,甘肃首创1项,32项技术填补了河西地区医疗技术空白。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项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高海拔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消化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获批省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普外科复审获批省级重点专科,实现了国家级重点专科从“0到1”、省级重点专科从“1到N”的破冰跃升。

多学科协作运行。远程医疗会诊,实现了上海医院资源的精准平移。医院成立上海-酒泉联合多学科远程会诊中心,开设胰腺疾病、糖尿病眼病等16个远程疑难危重会诊及讨论(MDT)门诊,针对复杂病例,两地专家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制定方案。同时,创新推进疑难杂症酒泉检查—上海诊断—酒泉治疗闭环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隔空落地。改革以来,医院三四级手术量分别增加17.3%和24.5%,患者外转率下降26.2%。

人才梯队建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鼎力支持,长短结合常态化派驻专家,先后选派33个专业223名专家来酒工作,建成12个上海顶尖专家名医工作室。目前,长驻酒泉的专家有18名,涵盖呼吸、妇产、眼科、肿瘤、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等15个专业,其中12名专家被聘为酒泉医院的临床科室执行主任或副主任。同时充分发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资源、技术、人才、科研等优势,组织酒泉医院各级各类人员200余人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分批分层级轮训,提升医院整体业务医疗技术水平。

人文关怀

细节处彰显医疗温度

在任秀英老人的治疗中,医护人员的“配合新”新态度贯穿始终。从允许家属参与病情讨论,到三次复发时的不离不弃,不怕麻烦、负责到底,正是医院人文建设的缩影。

温馨就医环境,让患者就医之路少些冰冷、多些暖意。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柔和的暖光取代了刺眼的白炽灯,绿植错落点缀其间,钢琴志愿者弹奏着舒缓的轻音乐,患者及家属休闲看书,奶茶点弥漫着咖啡香……

医院从细节入手,借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后勤服务效能提档升级,食堂、超市、清洁卫生整体外包购买社会化服务,医院所有卫生间摆放洗手液、手纸和厕纸。公共区域建设患者及家属休憩空间,配备休闲座椅、自动热水机、免费水杯、导诊机器人、共享轮椅等,门诊1层至4层长廊配备摆渡车,开通院内导航系统,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患者体验管理,从“治病”到“暖心”重塑医疗服务。

为打破“重技术、轻感受”的传统模式,医院从患者视角重构服务流程,上线“掌上医院”系统,为患者提供线上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检验报告查询、影像报告查询、体检预约、居家护理等服务,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让患者少跑路。住院部推行“一患一护”责任制,从入院引导到出院随访全程专人对接;设立“院领导接待日”和“码上说”反馈平台,48小时内回应患者提出的床单舒适度、食堂餐品等细节问题;针对老年患者使用智能设备不便的情况,医院保留人工挂号窗口并安排志愿者协助操作。儿科诊室引入“游戏化诊疗”模式,通过玩具和动画片互动缓解孩子就医恐惧。妇产科设置哺乳室,各楼层推出志愿者一站式服务,志愿者全程陪同行动不便患者……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让患者满意从抽象指标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温暖,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还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革,先后组织上海专家团队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空军试验训练基地、金塔核产业园、青海油田、敦煌研究院等驻酒单位和县市区开展巡回医疗,义诊9300多人次。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专门为全市困难群众发放“爱心服务卡”1万张,为酒泉辖区所有单位和嘉峪关、酒钢、甘肃矿区、青海油田的高层次人才发放VIP就医卡9000多张,享受“九优先五便民一免费”VIP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体。同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协同上海专家成功参与多起跨地域重大急救,得到省上高度肯定,初步体现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带来的实惠。央视等媒体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行宣传报道,医院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服务理念的重塑。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正如任秀英家属在感谢信中所说:“这里的医风、医德、医术,完全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而这个“新”,正是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酒泉融媒记者 郭 军 通讯员 朱文君)


责任编辑:田雪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