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北方工业大学“心系故里・星火陇原”社会实践团前往玉门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下西号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政企访谈:在对话中找准振兴方向
实践团首站赴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题座谈,马玉军局长介绍,玉门作为省级农业示范区与双创典型县,依托“核心产业、政策、技术”三大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下西号镇以“一村一品”打造“党建红引领枸杞红”品牌,实现产农互促。实践团立足多学科融合,发挥法学、英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特色,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推广与党建内涵挖掘,并运用电商直播等新媒体赋能品牌建设。此次座谈成功搭建政校沟通桥梁,为探索专业与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提供了契机,充分凸显产学研融合价值。
沃野践知:在泥土里读懂“金豆豆”
如今,玉门枸杞种植面积规模持续扩大,玉门枸杞也被当地人称之为致富的“金豆豆”。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枸杞种植园,亲手采摘鲜果、现场品尝,在劳动中直观感受玉门枸杞的优良品质,并与采摘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通过交流,成员们详细了解了枸杞采摘时令、技术要点及生产经验,深刻体会到农产品生产的艰辛与不易。随后,实践团以思政教育视角为切入点,拍摄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短片《红果映初心·戈壁青春志》,通过沉浸式记录,用镜头语言讲好玉门枸杞产业致富故事,为乡村振兴贡献宣传力量,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与美好前景。
文脉溯源:在发展中解码“红果密码”
在枸杞博物馆,实践团通过图文史料、实物展品与现代科技展陈,系统了解了枸杞与玉门的历史渊源及产业发展历程。随后,团队实地考察了甘肃表青惠农农业有限公司枸杞精深加工生产线,亲见企业通过延链强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实践成果。大家感悟道,“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不仅让我们看到产业振兴的蓬勃生机,更让我们懂得新时代青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政策座谈到田间地头,从文化溯源至车间流水线,北方工业大学实践团成员以“问”开题、以“践”作答,完成了一场扎实深入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玉门枸杞的辉煌之路,正呼唤着更多志同道合的“枸杞人”携手同行。我们也将带着这片红色土地的创新精神与实干基因,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