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西路军研学路上的青春身影,到边境“五个共同”宣教长廊里的生动展陈;从“村BA”赛场的欢腾呐喊,到边境巡逻队员的铿锵脚步,肃北县用行动证明,民族团结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牧民账本的数字、非遗课堂的笑语、美丽草原的歌声。作为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儿女,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描绘着兴边富民的新图景。
机制创新构筑强边之基
2024年,肃北县捷报频传:中共肃北县马鬃山镇委员会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马鬃山镇获评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乡镇;肃北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边境繁荣发展、各族群众团结幸福的背后,是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的生动实践。
酒泉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头、33个部门协同发力的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将兴边富民各项任务纳入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形成党委领导、专班推进、全域联动的攻坚格局。
在马鬃山经开区,市委分管领导统筹推进口岸复通、产业升级等重大事项。数据显示,2024年肃北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8亿元、增幅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17万元,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达7.2%,切实将边疆振兴硬指标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思想共识凝聚向心之力
如何把民族团结融进各族群众心里,一直是酒泉市民族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肃北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0+N进”活动为抓手,建成6个主题宣传阵地,组织召开甘新青蒙四省交界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联席会议,构筑跨区域协作“同心圆”。边防线上,联合新疆、内蒙古的巡逻踏查队伍常年穿行戈壁;社区网格中,“奶茶议事会”让各族群众在茶香氤氲间化解矛盾。更亮眼的是,291户示范家庭、169个示范单位如繁星般照亮边境地区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
文化浸润铸就守边之魂
肃北县充分发挥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优势,创编了首部民族团结题材独幕剧《守边人》。这部取材于守边故事的作品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肃北县深挖文化“富矿”,与西北民族大学联合编纂“魅力肃北·书香雪域”系列丛书5本,建成3个全国民族特色村寨,创新推出“马背送学”“蒙古包讲学”等宣教模式,开展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让“石榴籽”宣传教育工程真正落实落地。
肃北县借助“文旅+”模式,将牧区变景区、非遗变教具,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薪火相传。孩子们体验“拓古传今”非遗技艺;“大美中国行——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肃北站直播吸引3600万人次云端共赏草原风情;举办马鬃山镇第四届“雪域驼缘·兴边富民”骆驼文化系列活动;以全国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村BA”球王争霸赛甘肃肃北赛区赛事等大型赛事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共同富裕夯实兴边之本
马鬃山镇养驼专业户孟根其木格的账本上记满了幸福的数字。她养的骆驼从最初的60多峰发展到如今的200多峰,还加入了合作社,享受骆驼寄养政策,定期领取分红和补贴。
肃北县对标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型定位,稳步推进“1+3”(户均1套安居房、人均3亩高效田、人均30只出栏畜、人均增收1万元)富民工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施边境旅游提质增效计划,全力推进西部(肃北)牦牛繁育基地、省级肃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肃北牦牛肉”“肃北雪山羊肉”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马鬃山镇第二人民医院投入使用,镇区合一试点基础设施(一期)竣工,边境小镇焕发新生机。
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邀请18家民营企业在马鬃山经开区(镇)召开项目推荐洽谈会,成功签约5亿元项目。开展知名浙商酒泉行暨边疆特产销全国直播活动,激发边境地区发展活力,引进更多优质企业落户肃北参与兴边富民建设,共同现代化的实践在戈壁深处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