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肃州区戈壁设施农业面积达3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非耕地设施蔬菜示范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着原生的基础条件。
为更好发挥好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解决戈壁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酒泉市农技中心戈壁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在戈壁滩、沙石地、盐碱地等不适宜传统耕作的土地上试验与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场景构建和标准化管理升级,探索出一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戈壁地区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近日,在肃州区东洞镇的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一座崭新的日光温室里,工人忙着移栽蔬菜苗,温室白色的墙体让人眼前一亮。
据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张国森介绍,这座白色墙体的温室,采用双腔双膜双被结构,运用了空气保温的原理。内外膜之间的腔体,就像一道厚厚的隔热层,再加上中间的厚棉被挡热,以及能回收热气的装置,实现了超强保暖。
“目前,双腔双膜双被的温室结构已建成,保温性比传统温室结构提高3℃~10℃,蓄热力更强。”张国森说。
在双腔双膜双被温室的北边,运用另一项技术的日光温室正在完成剩余的建设任务。棚顶上的工人安装棚膜,棚膜下面整齐摆布着用于栽种番茄的基质袋。
张国森告诉记者,这座即将完工的温室采用了可倾角的结构,可实现人为控制进光量,解决了传统温室结构上的问题。
今年,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围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注重科技示范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引进了中国农科院戈壁农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院士工作站、酒泉市戈壁农业研究院三大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广泛开展蔬菜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机械耕种采购收等技术交流合作与科研攻关,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和研究。
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静涛说:“目前,园区推广新品种30个,推广新技术40项,科技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助推和促进作用。”
目前,张国森与团队在日光温室新结构、智能化新装备、栽培新品种与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的推广示范中取得了创新突破。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设施农业生产正变得更加智能化。
“今年,自动化植保机、温室小火车,以及水袋栽培、三明治栽培等技术,在试验示范中表现良好,将会在产业园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张国森说,推广示范就是要努力把造价成本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