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敦煌市图书馆、敦煌市作家协会、青海油田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著名作家刘醒龙《天行者》作品分享会在敦煌市图书馆举办,吸引了40余名文学爱好者参与。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出生于古城黄州,祖籍湖北团风。他毕业于英山县红山高中,后在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逐步成长为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其创作生涯成果丰硕,著有诸多佳作。中篇小说《凤凰琴》《分享艰难》《挑担茶叶上北京》等,以深刻的社会洞察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引人入胜。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天行者》《蟠虺》等,展现出宏大叙事与深厚思想内涵。其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舞剧。
活动现场,刘醒龙对《天行者》的创作背景、人物塑造及主题思想等作了分享解读。长篇小说《天行者》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界岭小学一群民办教师为转正而努力的故事。刘醒龙谈到,创作灵感源于对乡村民办教师群体的长期关注与深刻洞察。这些扎根乡村、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火种,他们的故事质朴而动人。民办教师是社会基层的知识分子,从个体看,他们畏缩、弱势,但是放在20世纪90年代广阔的背景下来看,他们是社会的良心,是乡村文化的及时启蒙,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小说从民办教师这个问题入手,深入到了整个社会的纵深处,让广大读者倾听到了时代的脉搏。刘醒龙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发展,铭记那些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平凡英雄。他说,他向往包括敦煌在内的西部,这里是文学作品的沃土。开放而坚守,正是文学的迷人之处。
读者现场朗诵了《天行者》中的精彩片段,部分文学爱好者分别谈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敦煌市图书馆馆长、作协主席方建荣说:“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是一部难得的好书。通过分享,我们发现作者写出了人性之光。在那么落后、贫穷的地方,底层人的良知没有泯灭,坚守住了做人的底线,成为苦苦挣扎中的光亮,照亮了那个时代,使人间的真善美得以弘扬。文学作品提倡用最平实的语言构筑起一个独特世界,它不是简单的技艺呈现,刘醒龙通过真挚的讲述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