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耐心帮我们解决问题。”李某林感激地对玉门市赤金镇调委会调解员和玉门市公安局铁人派出所民警说。
据了解,李某林于2025年3月在赤金镇一工程务工期间,因使用工具不当,致使左手中指受伤,缺失一公分。事发后,工程项目部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只能对李某林采取临时救治措施。之后,李某林往返于兰州接受治疗,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补偿金后便不再支付后续费用。因李某林停工且治疗花销巨大,家庭经济负担很重,故其家属从重庆万州区来到赤金镇,向用人单位讨要赔偿。李某林家属同用人单位就赔偿问题多次磋商,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2025年4月3日,“铁人说事室”接到李某林求助信息后,负责人与同事立即赶往现场。
调解员获悉案情后,就案件疑点、难点、堵点问题主动对接法律援助律师,并联同赤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玉门市公安局铁人派出所、玉门市人民法院赤金法庭等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理清处置思路,决定从易到难逐个解决争议问题。经过连续两天的调解,4月7日,用人单位及李某林家属达成一次性赔偿协议:用人单位赔偿李某林3.5万元,并明确支付方式、支付期限。至此,这起工伤赔偿纠纷圆满化解。
据悉,“铁人说事室”成立以来,以“哪里有矛盾就往哪里调”的理念,通过早介入、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早化解的“五早”手段,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从求助到调解成功,前后不到一个星期,这与大家的努力分不开。”“铁人说事室”负责人说。
在总结多年调解经验的基础上,赤金司法所探索出“四方联动”调解机制,建立了一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组成的调解队伍。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提供法律服务,找到矛盾调和点,确保调解结果有法可依;人民调解员则是聘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发挥其在乡镇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争取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等政法干部发挥政策法律素养高、调解能力强的工作优势,通过说、辩、评、议、调、处等方式,形成贴近群众、法理结合、促进和谐、群众满意的调解集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