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的时候,武侠剧正风靡,大街小巷到处唱的不是《陈真》的主题曲——“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就是《铁血丹心》的主题曲——“依稀往梦似曾见,内心波澜现”。剧中英勇无畏的侠女义士仗剑走天涯,心系天下苍生,这样激荡人心的故事激励着我,慷慨激昂的乐曲感动着我,美轮美奂的剧情影响着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竟也梦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凭一身武艺仗剑行侠,潇洒闯世界,那该多好!
因为这样一个单纯理想的召唤,我天天照着一本破旧的画册,依样葫芦,开始了早起晚睡的辛苦练武。我还郑重其事地在自家院子的墙上用粉笔写下了雄心壮志,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有一天,爱打我的哥哥又和我因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他没道理,吵不过我,就不分青红皂白伸手给了我一巴掌。我打不过他,除了哇哇哭两声,心底却更加坚定了练武的决心,想着有一天一定要狠狠还他两拳。
可是呢,这样练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或者说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除学会了劈叉倒立打车轮,其余效果并不明显。正好哥哥去了外地读高中,要和他一比高下的信心逐渐丧失,练了一段时间后就偃旗息鼓了。没能在同学面前大展身手、一鸣惊人,这让我苦恼不已。是虚荣心作祟还是想证明自己,我一时说不清。那时,班里已经有好多同学展示过自己的看家本领了,有毛笔字写得行云流水的,有电子琴弹得如泉水在山涧流淌的,还有舞跳得婀娜多姿的,我能不着急吗?
我想,既然这个武功练不成,那么我能不能从另外一方面来表现武侠的大无畏精神呢?正当我陷入苦闷时,一天,我从同桌那里看到一本描写武侠的故事书,从中受到了启发,我决定画一幅侠女图。我想如果一幅谁都没见过的侠女图画出来,肯定能让老师夸赞、同学羡慕。因为很多同学在美术课上,除了会照着画小白兔拔萝卜,狡猾的狐狸想吃肉,可恶的大灰狼,便没有一点新意了。我在画画方面稍有点灵性,在班里也算是画得比较好的,每次美术课上,我画的画都能得90分以上,班里能得90分以上的就两三个人。我思来想去,就画一幅我心目中最美的侠女图震惊全班,好叫老师和同学对我刮目相看。
课后,我翻箱倒柜找了几本哥哥用过的美术书仔细研究,加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了大胆创作。我要画一个万人敬仰的侠女春红,她出生武术世家,天资过人,14岁就离家外出到全国各地拜高人习武。几年后,春红学成归来,又经过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代女侠,领导全村的女孩子进行严格的武术训练。她们练武的目的,除了强身健体,还常做些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精心完成的励志侠女图,一张大纸上有八幅小图,当成一篇作业交给老师。几天后作业发下来,老师用红笔批了三个字:站不稳。我拿着我的侠女图,看着画上春红英姿飒爽的身影、炯炯有神的目光、让人眼花缭乱的舞剑,认真细致地琢磨了许久。老师批的“站不稳”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画得好还是不好呢?
心里尽管苦恼着,可是这个苦恼仅过了一段时间后就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依然执着地进行着我的侠女图创作,想把它编成一本小人书。此后,我把课余时间全部用来画画。我一边画,一边在画下面认真地配上一段文字。比如第一幅图上春红在思考什么,下一幅图上春红在做什么,再下一幅图上,春红打算做什么等等。我每天画得不亦乐乎,写得也不亦乐乎。春红今天穿红衣、明天穿绿衣、后天一身黑,身影美丽迷人、武姿千变万化。但是她手里的那把剑始终不变,因为那是她家世代相传独一无二的宝剑。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这项巨大的工程终于完成了,我细心地裁剪,又画了封面,装订成一本看起来古色古香的线装书。我把我的原创“书”拿到班里炫耀,同学们看后果然大加赞赏、轮流传阅,都说没看出来你还有这一手,不但画画得好,故事写得也这么生动有趣。我在班里也算是美美地火了一把,连语文老师看后都笑着点头呢。此后,经常有同学找我给他画画,仿佛我就是个真正的小画家,画得好坏不重要,只要肯画,大家就很高兴了。
不知不觉小学生活结束了,大家各奔东西,从此很少见面了。从那以后,我画得少了,但是我喜欢上了写故事。我写故事一直写到了现在,尽管也没有写出多大的成就,但是依然乐在其中。在一个又一个精心编织的故事中,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更加丰盈富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