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肃州区
智能装备迭代 生产模式创新 肃州区戈壁生态农业再升级
时间:2025-03-19 09:10:58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53 作者:倪 凯

孙 艳 摄

                                                                                                                  孙 艳 摄

位于肃州区的中以(酒泉)生态农业产业园凭借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正逐步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面对戈壁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冬季气候寒冷等难题,园区引进了一系列智能化设施与前沿技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更可持续,为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引进推广了一系列新技术。全自动环境智能化控制技术给温室大棚装上了“智慧大脑”,能够自动控制棉被的升降、风口的开合,并通过数据采集仪和环流风机实时调节温室内温度和湿度。

兰州理工大学研发的太阳能热空气卵石蓄热增温技术,白天把温室顶部的热空气引入卵石蓄热体储存起来,晚上释放热量给大棚增温,使温室内夜间平均温度提升3℃至5℃,这种增温方式既环保又高效。

太阳能水循环土壤蓄热供暖系统和太阳能水循环根区增温技术则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水箱中的水,并将热量传导到植物根区土壤,从而提高根区温度,防止冻害发生。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保障了“菜篮子”“果盘子”,更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酒泉市祁源雄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喜来说:“以前冬天种菜最怕的就是温度不够,影响植株生长。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温室里的辣椒产量能增加40%,生长周期还缩短了15天至20天,一茬就能多赚6000元。”

在农业科研技术团队和刘喜来这样的农户的共同努力下,冬季的温室平均增产30%-40%,投资回收期也缩短到了6年至7年。

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广泛技术合作,推动石墨烯补温、光伏—蓄热多能互补等更多新技术规模化应用。从智能温控到太阳能蓄热,从新型栽培到绿色供能,园区的科技实践不断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开辟出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方法,向着“零碳农业”的目标迈进,为戈壁设施农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昔日飞沙走石的戈壁荒地蝶变为科技赋能的“蔬菜绿洲”。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的生动实践,印证了科技对现代农业的革命性作用。通过智能装备的迭代升级、生产模式的持续创新,让戈壁滩成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起可复制的西北地区农业发展范式,以科技创新书写戈壁设施农业发展新篇章。

eaad4a7c-5ccd-42bf-8242-4338ce232ca1 (1).jpg

责任编辑:妥超云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