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洒种植的温室蜜瓜长势喜人。
近年来,玉门市独山子乡立足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出一条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与劳务输转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特色种植 夯实产业根基
独山子乡金泉村村民马二洒在蜜瓜种植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去年,他从乡里订购蜜瓜苗种了20亩蜜瓜,亩产3000公斤,通过订单农业直供沿海市场,每亩净收入8000多元。“以前种玉米一年挣不到3000元,现在种蜜瓜收入翻了两番。”马二洒说。
独山子乡紧扣现代农业发展脉搏,将蜜瓜产业作为特色种植的“金字招牌”。随着独山子乡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体经济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全乡蜜瓜种植规模突破1500亩,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24年,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改建育苗温室,成功培育优质蜜瓜苗300余万株,实现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与高效农业齐头并进,全乡粮食种植面积达8168.92亩,红花、食葵等高效作物超6000亩,枸杞留床面积稳定在1.5万亩,构建起特色突出、多元互补的种植格局,为农民增收注入“甜蜜”动力。
生态养殖 激发乡村活力
“去年卖了150只羊,每只净赚200元,加上‘产业贷’补贴,年收入7万元。”源泉村养殖户马英山说,“以前处理粪污是件头疼的事,现在变废为宝,种地的邻居都抢着要。”
独山子乡投资352万元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通过调引2000只优质种羊、优化种群结构,带动全乡肉羊饲养量增至9.8万只、肉牛饲养量达1264头。依托“产业贷”政策支持,109户农户获得1157万元贷款,实现养殖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创新构建种养循环模式,将养殖圈舍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免费供给周边种植户,既降低污染又提升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劳务输转 点燃人才“星火”
“90后”青年马比俩力是技能培训的受益者。2023年,他参加乡里组织的电工培训,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后被推荐到兰州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月收入5000元,成为公司的技术工,家里也盖了新房子。
人才兴则乡村兴。依托玉门市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独山子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2024年,累计完成电工电焊培训1500人次、驾照培训100人次、机械操作培训88人次,推动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搭建劳务对接平台,组织1634人次外出务工,为642人发放就业补贴30.86万元,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目标。劳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既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更为乡村储备了振兴所需的技能人才。
如今,蜜瓜的甘甜、牛羊的欢腾、技能人才的涌现,共同交织成乡村发展的动人画卷。2024年,独山子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三产融合的倍增效应持续释放,一幅产业兴、群众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