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门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打造专兼结合、量质并重的基层治理新力量,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方法、新思路,从阵地提升、网格建设、“四调对接”、数字赋能等层面入手,不断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近日,新市区街道迎宾路社区的两名居民因一部手机引发矛盾纠纷。两人来到社区调解室,经网格员耐心调解,纠纷得以化解。
迎宾路社区居民佟玉娥说:“平时我们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找网格员。”
目前,玉门市共划分170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70名、网格工作辅助人员301名。他们每天在网格内巡查、收集社情民意,对矛盾纠纷进行摸排、调解、处置。
迎宾路社区网格员窦小银说:“我们每天要对网格内的重点人群进行跟踪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对有困难的居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排查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处理。”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近日,在玉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诉前调解室里,调解员梁春玲正在调解一起民事矛盾。梁春玲是退休后返聘的调解员。退休前,她在社区工作,每天跟群众打交道,有着丰富的调解经验。返聘后,主要负责调解民间借贷、劳务、物业等纠纷。
“每个月接手案件20多起,调解率85%左右。”梁春玲说。
像梁春玲这样返聘的调解员在玉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有8名。今年70岁的朱建祥是玉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首席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多年,对他来说,矛盾纠纷无大小,桩桩件件系民生,他会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尽可能让当事人双方都能满意。
近年来,玉门市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健全管理机制、创新调解方法、强化科技支撑等多项措施,扎实推进“七中心合一”,持续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体,切实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集散地”、社会治理“前哨站”、安全稳定“晴雨表”。
玉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王晖说:“开展‘双员联动、四网融治’工作,打造‘一体运行、双线驱动、三端过滤’多元解纷模式,持续擦亮‘玉事好商量’调解品牌,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有效提升综治中心吸附能力,不断夯实主动创稳基层社会治理底板。”
2024年以来,玉门市以创建“玉事好商量”品牌为抓手,中心组建7个调解室,建成8个专业调解委员会,打造10个调解阵地,命名个人品牌调解室14个,全市网格员共开展入户走访26.7万次,采集上报各类事件28.4万条,服务群众3.2万余人,通过“访调对接”化解信访案件26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行业内、解决在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