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肃州区总寨镇店闸村通过土地流转,不仅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赚薪金,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模式,形成产业促提升、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店闸村先后被评为省级“5155”乡村建设示范村、甘肃省卫生村等。
土地流转
走稳乡村振兴新路子
以前,村民种植玉米每亩地收入1000元左右,增收难度较大。
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店闸村党支部经过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决定围绕土地做文章。2019年,村上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全村6300多亩碎片化土地整合成高标准农田,再由村党支部牵头创办酒泉鸿运保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村社一体”发展模式,以股份制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经营管理。
2024年以来,店闸村党支部深入践行支部领航、书记领头、党员领办的“三领”工作法,流转土地300亩,建成高标准单体拱棚172座。着力建设店闸村高标准钢架拱棚先锋产业基地,由店闸村党支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运营,依托农房改造建设项目和“土地银行”村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党员+农户+公司”方式,直接参与党员30余人、群众200余人,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
释放活力
焕发乡村振兴新生机
店闸村紧密结合当地务工传统、地域优势,一方面向外求发展,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要,鼓励村民参加各项技能培训,积极对接劳务公司,持续增强就业竞争力,推动农民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村年均输转劳动力达56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向内求增长,企业整村流转土地后,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很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公司基地与农户签订劳务合同,开辟“租金+薪金”双增收的新路径,实现就地劳务输转160多人次,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村上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务工难度大的实际,主动和基地企业对接,专门为老年人开辟挑拣、看管等岗位,实现二次就业。
“我家共有28亩地,全部流转给了村合作社,合作社每亩每年支付800元至1000元租金。我和媳妇到产业基地打工,一年收入2万元到3万元。”村民贾银华说。
合理规划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为彻底改变人居环境,店闸村逐户进行摸排,了解群众意愿,全面掌握全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土地开发、耕地质量等适宜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面积、区域分布情况等信息。经过3年筹备,2023年店闸村全面实施农房改造项目,按照整村推进的方式,新建占地70余亩、可容纳群众328户的店闸村农房改造示范点,完成供排水、硬化铺装、路基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保证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划定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功能区,通过原建设用地复垦,增加村集体土地。
如今的店闸村,正努力发挥村集体组织的优势,坚持走党建引领、土地托管助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新路子,真正实现“你‘托’我一方良田、我‘管’你粮食满仓”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