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民生
鱼香肉丝 吃饭带尺?
时间:2015-11-16 11:01:07 阅读量:489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吃了这么多年鱼香肉丝,依然做不好这道菜。

  据报道,四川省质监局目前已制定了12项川菜标准,标准十分细化,其中针对鱼香肉丝的要求尤为苛刻,猪肉和青笋等原材料须切成二粗丝,而二粗丝的标准具体到数字是长10厘米、宽0.3厘米、高0.3厘米。

  如此一来,鱼香肉丝恐怕也就不再是手到擒来的“家常菜”了。从今往后“我带着你、你带着钱”只能算做初级玩家,吃饭带尺才是城里人的“标配”。而能做出正宗鱼香肉丝的大厨,刀功固然过硬,基本不用测也不出标准左右。

  而相比于肉丝有多长,肉丝有多少可能更为重要。饮食安全成为社会问题的今天,缺德已经不是新闻,人们对坑蒙拐骗已经见怪不怪变得麻木,觉得缺斤短两才是常态。

  前不久,扬州市质监局刚刚发布了扬州炒饭的新标准:3个鸡蛋加海参,堪称业界良心。但随着申请吉尼斯纪录一事的发酵,扬州炒饭最终背着哗众取宠的黑锅黯然收场。眼下这10厘米长的鱼香肉丝,是不是也在为冲击吉尼斯之最做准备?

  究竟是“突发奇想”制定出来的标准?还是为了规范川菜市场行业?这标准又能走多远?四川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宋毅表示,制定川菜标准,是为了避免老百姓“病从口入”,同时也是为了规范市场、提供技术依据、倒逼生产企业修正行为。

  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确实需要制定一些专业的标准。但既然出发点是维护“舌尖上的安全”,又何必对菜肴的制作方法、程序和规格过于苛刻,吹毛求疵。况且标准本应该交由市场和行业,政府包打不了天下。对一件事越是严格要求,对这件事就越是信心缺失,搞这么多标准,其实只是有关部门没信心管好食品安全,才来个一刀切。

  菜品的标准化的确可以减少餐饮消费引起的纠纷,但倘若都按统一的标准做菜,虽然挑不出硬伤,恐怕也少了一番滋味。

  中餐的精髓就在于“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在于厨师的灵感与技艺。每一位厨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门秘籍”,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不是肉丝有没有10厘米,而是菜品是否安全可口。

  倘若用一些貌似标准的条条框框去规定什么是真正的美食,恐怕只是再添了一套“皇帝的新装”而已。相反,过于死板的规定恐怕还会使得消费者与商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多此一举,消费者不买账也合情合理。

  川菜出现的标准化固然让我们眼前一亮,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依然是食品安全问题。只要商家和食品监管部门能够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消费者就心满意足了。毕竟对于吃货而言,肉丝可长可短,好吃就行。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