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对我市临期食品消费情况调查发现,大型超市都设有临期食品专柜,而小超市只有部分设有临期食品专柜。购买临期食品的多为老年人。
大型超市均设临期食品专柜
8月18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大型超市,发现都设有临期食品专柜,但多数没有明显的临期食品标识,只有鑫利超市、北京华联超市临期食品专柜上方有标识牌。
记者发现临期食品专柜处理的食品种类很多,包括零食、牛奶、方便面等,价格浮动在1元至十多元之间。原价49.8元/公斤的豆干现价27.5元/公斤,好丽友提拉米苏由19.5元降至14元。
北京华联超市一名导购告诉记者,临期食品专柜的消费者也不少,如伊利纯牛奶、蒙牛纯牛奶和酸奶只要调价,很快就能卖完,而其他临期食品也卖得不错。
小杂食店部分设临期食品专柜
“蛋糕再有一周就到期了,还摆在货架上,买回来没顾上吃就过期了,总觉得不靠谱。”市民王女士说,她前几天匆匆忙忙在一家超市买了蛋糕,回家吃了一半就过期了。
早在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就发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临期食品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记者走访了6家小杂食店,只有2家设有临期食品专柜。
一名小杂食店老板说,大品牌的商品一般都没问题,因为厂家会定时来换货。只有一些价格低的小商品容易存在此问题,他家店里的到期食品一般都是拿回家自己吃。
临期食品与正常食品混放严重
在许多人看来,临期食品专柜的商品都是马上要过期的,记者发现,一些超市在临期食品专区(柜)摆放的食品保质期跨度较大。在鑫利超市、北京华联和西部天地超市“临期食品专柜”的豆干等食品,有3个月后过期的,也有明年下半年才过期的。
而在一些超市,新鲜食品与临期食品混摆的现象也常见。有的超市临期食品专柜的商品剩余的保质期比普通货架上的还要久,而普通货架上摆放的食品有的再过十几天就过期。
多数年轻人不会买临期食品
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中,大多数倾向于购买保质期更长的食品。少数老年市民表示可以接受临期食品。
记者对20名在超市购物的市民随机调查,16名认为特价食品一般是快到保质期的食品,不会买;4名市民表示不知道特价食品就是临期食品,对食品的保质期不关心,他们认为大超市不会卖过期食品。
在鑫利超市,一名王姓消费者表示,临期商品也是有价值的,只要超市标识清楚就行了。他说:“买卖临期食品是消费者和商家双方自愿的行为。”
临期食品受到中老年人青睐
8月18日下午,在北京华联超市促销专柜,记者问准备买牛奶的黄女士:“这里促销的牛奶打折力度大,你注意过保值期吗?”
“还有一个多月才过期,价钱也比平时便宜近一半,我儿子几天就喝完了,不怕过期。”黄女士说,为了省钱,她经常到超市买一些临期食品。
在肃州区晋城路口,两名手提牛奶箱的老人表示会经常买临期纯牛奶,他们认为这样的牛奶价格实惠,且不会有问题。
临期食品的监管
酒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督科负责人说,我市2012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的通知》;2014年3月,又根据政协提案印发了《酒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四小(小食品店、小餐饮店、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摊贩)”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对“四小”食品的监管;今年10月1日后,国家相关法规对临期食品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将会更大。
该负责人说,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但对临期食品的界限做了具体划分,还要求食品经营者对临期食品设立专柜,并有醒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