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民生
数十年孜孜以求只为马头琴声传得更远
时间:2015-08-18 10:28:48 阅读量:671 作者:王丽君 郭菲 李彬

走进肃北县马头琴与呼麦协会,马头琴声不绝于耳,草原气息扑面而来。推开一间教室的门,甘肃省级马头琴传承人额尔德尼正在给学习马头琴的孩子教授演奏方法。

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由色木(即五角枫)雕琢而成,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的音质苍凉辽远,能给人以无穷的遐想。2006年9月,肃北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年56岁的额尔德尼是蒙古族人,自小在牧区长大。额尔德尼告诉记者,牧区流传着一个有关马头琴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苏和的蒙古族少年,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拣到了一匹受伤的白马驹,苏和把它抱回家精心喂养,几年后长成了一匹剽悍的骏马,贪心的王爷抢走了小白马,可他刚骑上白马就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白马随即被乱箭射死。一天晚上,小白马托梦给苏和,让苏和用它的骨头和尾巴做成琴,它就会时刻陪伴在他的身旁。苏和怀着悲痛的心情做了一把琴,为了怀念小白马,在琴的顶端刻了一个马头。从此,马头琴如泣如诉的乐曲便在草原上回荡。

“马头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过去,每个蒙古族家庭不论条件好坏,都会将马头琴放在佛像旁边以辟邪。”额尔德尼说,他从小就听老人讲马头琴的传说,因此对马头琴有着独特的感情,11岁时放羊归来被邻居演奏的马头琴曲子深深吸引,父亲便带他到村里马头琴演奏得比较好的长辈那里学习。

“在牧区,马头琴都是自己做的,父亲会做木工活,每次父亲做木工活时,我都会打下手,因此学会了做木工活。”额尔德尼说,最初他都是用父亲做的马头琴演奏,后来开始摸索着自己做马头琴。

1978年,额尔德尼准备报考内蒙古艺术学校的马头琴专业学习,为了顺利报考,他找到一位艺校的老师跟随学习。老师听了演奏后说他用的琴不标准,指法也不对。“那是第一次接受专业训练,非常兴奋。”额尔德尼说,那位老师指导他做了一把新马头琴,并教会了他指法。当年,他如愿考上了内蒙古艺术学校马头琴专业。到学校后才知道这个专业全校只有7名学生,他那一届只有2名。这让他坚定了将马头琴技艺学好的信念。

1994年,额尔德尼开始教授马头琴。“现在喜欢制作马头琴的青少年太少了!”额尔德尼说,制作马头琴,需要锯木料、雕刻木料、绘制花纹图案,车间环境差,活也比较苦。”额尔德尼教授过100多名学生,到现在仍有60人在继续学习马头琴的演奏、制作技艺,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肃北蒙古族马头琴主要有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构成。1984年至今,额尔德尼共设计制作了近300把马头琴。

2012年,额尔德尼的学生桑吉在肃北县成立了马头琴与呼麦协会。额尔德尼说,成立马头琴协会后,许多喜欢马头琴的人都入会学习,他们还组织学员参加县上举办的大型活动。他希望马头琴这种民族艺术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     本报记者王丽君 郭 菲 通讯员李 彬

“学校教授的马头琴演奏指法跟我小时候在牧区学的完全不同。”三年时间,额尔德尼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马头琴的演奏技艺,也因此发现民间的一些演奏方法比学校学到的难度更大。额尔德尼说,“马头琴的表现力非常强,我很担心演奏风格由于统一,丢失了民间的韵味。马头琴的制作手法也日趋现代化,丢失了传统的华美。”毕业后,为了学到更广泛的器乐知识,额尔德尼在北京待了几年,除了学习演奏技艺外,还把北京周边的乐器厂家逛了个遍,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演奏、制作都学了不少,不过他还是觉得最传统的演奏、制作方法也是最好的,应该传承下去。

“在学校学习时,内蒙古一家乐器厂赞助了几把马头琴给我们用,我一拿到手就发现工厂化生产出来的琴外观很难看,音质也特别差。”额尔德尼说,只有自己会拉马头琴,会亲手制作、调音,琴的音色才能校准。在他看来,马头琴除了一些传统的演奏指法失传外,制作技艺也日渐西方化,用料方面和小提琴没有差别。以前的马头琴都是用贵重木料雕刻而成,民族特色浓郁。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