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玉汝于成。10年前,酒泉农商银行迎着春风,踏着朝阳,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金融政策指引下,在省农信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酒泉市中心支行和酒泉银保监分局的科学监管下,在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改制成立,完成了从农合银行到农商银行的华美蜕变。10年来,酒泉农商银行不忘支农初心,牢记兴农使命,始终坚守服务“三农”信念,矢志不渝支持实体经济,在全行400多名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栉风沐雨、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成,朝着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凭借着质朴“农”情和务实情怀,经过农信人10年的辛勤耕耘,酒泉农商银行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创新求变,以“小银行”实现了“大作为”。至2022年10月末,酒泉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250.8亿元,较改制之初增加195.22亿元,增长3.51倍;负债总额达234.6亿元,较改制前增加185.01亿元,增长3.73倍;各项存款余额158.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5.08亿元,分别较改制之初增加110.47亿元和67.29亿元,分别增长2.28倍和1.78倍;设立一级管辖支行22家,营业网点41家;主发起并获准筹建的村镇银行3家;改制以来累计缴纳各项税收5.8亿元,连续10年位居肃州区12家金融机构首位。优异的业绩反映了酒泉农商银行发展的累累硕果,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0年来,酒泉农商银行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长金融奖”;连续3年被甘肃银监局选树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标杆银行”;连续多年被省农信联社授予“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内部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继往开来 精彩蝶变
酒泉农商银行是在原酒泉肃州农村合作银行基础上改制成立的,是甘肃省第一家农商银行。
完善法人治理,规范公司运作。酒泉农商银行严格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要求,将党的建设写入《章程》并严格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架构,并根据全行战略发展需要,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薪酬提名、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6个专门委员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和监督2个专门委员会,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现代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架构。围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总体目标,酒泉农商银行以流程银行建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会计运营“三大集中”、社区银行、电商平台和福农卡推广等创新项目为主线,积极构建集约化、垂直化、扁平化的现代银行管理框架,建立了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以流程为轴线的运营体系、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以价值为目标的风险管理体系,整体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优化经营机制,创建特色银行。按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银行、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和城乡居民最贴心的银行”的目标,酒泉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建设为着力点,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优化网点布局,拓展服务网络,延伸服务内涵,构建起以物理网点为依托,以自助设备、三农终端为补充,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为平台的联通城乡、惠及百姓的全覆盖、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体系。
初心不忘 砥砺前行
改制不改向,更名不更姓。脱胎于农村信用社的酒泉农商银行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金融媒介作用,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扎根地方,服务地方,贡献地方,实现了自身与地方经济和谐共融发展。至10月末,酒泉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8.2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45.68%。
基础设施“村村通”,把便民服务送进门。紧紧围绕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酒泉农商银行持续丰富和拓展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村村通”建设内涵,优化网点布局,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力度,构建了“物理网点到乡镇、自助机具到乡村、基础服务到农户”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至10月末,酒泉农商银行在农村地区布设营业网点41个,发展特约商户1.31万家,布设各类自助机具77台,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42个,网点和电子机具覆盖行政村96个,占肃州区行政村总数的78.6%;发展手机银行用户17.14万户,网上银行用户5.2万户,让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金融便利。
服务功能多样化,让互联网金融接地气。在全面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的基础上,酒泉农商银行投入2000余万元,先后在辖区布放9529台收单终端、1.17万个“飞天E码通”,依托智慧支付场景建设和“智能支付”平台,实现城乡信息流、物流、人流的互通。至10月末,酒泉农商银行累计发展互联网金融用户48.6万户,手机号支付签约开通4.86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由10年前的19%提高到96.97%,增长了5.1倍。与此同时,酒泉农商银行将保险业务送到农村,通过代理“安贷宝”业务,持续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供给。至目前,累计代理销售“安贷宝”业务1.14万笔,金额214万元,让481户客户规避了意外风险,减少了信贷资产损失。
信用工程“常态化”,破解“三农”融资难题。以支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解决农户贷款难为目标,酒泉农商银行常态化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通过集中宣传、集中受理、集中评级、集中授信、集中复审的“五大集中”工作模式,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将金融产品和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在信用工程开展充分的村庄开展“整村营销”,对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等进行重点支持,先后对122个村民小组和381家农民合作社、大场大户开展授信,挖掘目标客户2062户,完成金融服务调查需求32078户,累计授信43.68亿元,发行“福农卡”10.17万张。同时,全面实行“阳光办贷”制度,对贷款条件、流程、利率、办结时限、监督电话“五公开”,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融资服务的透明度和覆盖面。此外,为缓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酒泉农商银行加快涉农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推出了“农机宝”“旺畜宝”“畜禽贷”等新型涉农主体融资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机购置补贴贷款等新型贷款方式先后落地;为满足新型涉农主体的金融需求,酒泉农商银行按照“专人负责、专人对接、专人服务、专人跟踪、专人督导”的服务模式,加强对新型涉农主体的金融服务。至10月末,酒泉农商银行已累计对全区122个村民小组、119个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集中评级授信,评定信用户3.16万户,授信总额40.18亿元,用信17.25亿元。
助力小微 携手发展
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不仅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要求,更是银行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立足城乡、服务城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酒泉农商银行始终情系小微企业发展,探索和创新小微企业信贷品种、担保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出小微企业发展“伙伴银行”的良好品牌。至10月末,酒泉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余额44.4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42.27%。
强化流程建设,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效率。酒泉农商银行设立了专门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管理部门,按照矩阵式管理原则配备多名优秀客户经理划片服务并构建了小微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注重加强信贷管理,实施信贷流程再造工程,加强风险管理,建设了审查、审批、放款、贷后检查和档案管理的“五大”信贷管理中心,推行了公司类贷款集中制、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独立审批人、评审委员会、审批委员会的三级审批机制,有效提高了小微贷款的审批效率。
强化服务创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酒泉农商银行积极转变营销模式,由一对一的营销模式向平台、渠道营销模式转变,不断加强银政、银会、银媒的合作,成功打造了服务品牌;同时,加快产品创新研发,针对不同行业中小微企业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发产品,相继推出了“税易贷”“政府采购贷”“兴陇烟草贷”“复工助力贷”等一系列产品(服务),充分运用“陇信通”“信易贷”“税易贷”等平台信息,积极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服务小微客户,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落实政策要求,服务实体经济。从防疫抗疫到复工复产,从支持实体经济到“六稳六保”,酒泉农商银行闻令而动,确保支农惠企政策、纾困解难措施精准直达、高效实施,为保持实体经济韧性、保住市场主体作出了贡献。自疫情突发以来,累计为个人、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2316笔,金额24.53亿元;借新还旧8585笔,金额49.28亿元;展期1247笔,金额8.09亿元;享受支农支小再贷款客户13131户,金额17.13亿元。这些措施的高效运用,确保了各类政策的落地,有效维护了市场主体的存续和持续发展。
支持重点行业,优化经济生态。酒泉农商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环保政策,不断创新绿色信贷管理模式,实行差别化、动态化的授信政策,确保信贷资金投向符合技术升级要求、碳排放约束和绿色标准的领域,精准支持新能源产业。至10月末,累计向光伏等清洁能源企业投入资金12.04亿元,绿色贷款余额5.09亿元,较改制前增长1.94亿元。不断优化信贷配置结构,重点支持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切实提升金融支持制造业的精准性。至10月末,累计发放制造业贷款38.91亿元,利率较同期下降0.34个百分点。向工业企业复产、达标、升规企业库企业投放贷款5.25亿元;向循环农业项目库企业投放贷款2100万元;向纾困融资需求库企业投放贷款7.20亿元;全力支持涉及民生领域的项目,对辖区住宿餐饮、自来水供应、供暖、商超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发放贷款5.03亿元,进一步优化全区经济生态。
紧跟大势 创新超越
酒泉农商银行改制成立的10年,恰逢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也是金融业发生深刻变化的10年,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的兴起,倒逼银行机构进行新一轮改革浪潮。在此形势下,酒泉农商银行紧紧拥抱时代发展大势,借助改制的东风,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为在新一轮银行改革浪潮中实现率先发展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改制以来,酒泉农商银行注重完善产品体系,完备业务资格,加强科技介入,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紧跟城乡统筹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发展大势,酒泉农商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创新整合了系列零售产品,创新推出“温室宝”“存贷通”“薪易贷”“商易通”和“兴陇创业贷”“兴陇卡贷通”“复工助力贷”“兴陇政采贷”“兴陇烟草贷”系列小微产品,推出具有自身品牌价值的“福农卡”“飞天卡”等系列银行卡,产品丰富度和价值感日益完备。另一方面,紧跟大零售和大资管的银行转型趋势,不断拓宽资金营过渠道,主动参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基金市场的资金运用,于2019年5月成功开办同业资金市场业务并构建了“票息较高、期限合理、流动性强”的仓位结构,准确把握市场收益率阶段性高点机会进行增仓操作,进一步做活交易业务,着重提升投资交易能力,从票息要收入向交易对手要收入,由赚取利差向赚取价差转变。至10月末,资金市场业务规模达121.08亿元,交易额达1.14万亿,在中债交易量排行榜中位列全市场第275位,全国农商行第44位。当年实现收入3.33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03亿元,增长44.78%,占全行营业收入的43.53%。与此同时,酒泉农商银行紧跟“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创新推出“贷款审批APP”“在线申贷平台”“兴陇e贷”等多项具有时代意义的科技产品,“科技兴行、科技引领”作用充分显现,集约化、综合化经营战略稳步推进。
贴心服务 情融城乡
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只有融入城乡、贴近百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酒泉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积极融入城乡百姓生活,拉近了金融与百姓的距离,让金融走进百姓。
强化网点亲民服务能力。酒泉农商银行全面开展“营业网点达标提质”活动,以客户优质体验为导向,积极加强营业网点服务环境建设。在有条件的网点,全面配备了手机充电器、血压计、体重器、无线wifi等,让客户感受宾至如归。全行22家支行均开设残障人士和敬老服务窗口,为残障人员和70岁以上老年客户提供优先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积极倡导尊老、敬老的良好服务环境,成功塑造了良好服务形象。
关爱帮扶弱势群体。酒泉农商银行充分调动客户、员工的公益积极性,向肃州区西洞镇捐赠图书3.6万余册;坚持开展“教会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公益活动,与肃州区各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不定期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宣传,并为其捐赠图书、教学设备;积极组织全行员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为抗疫、助学、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累计捐款48万余元。此外,自2012年以来,酒泉农商银行累计向社会各界捐款120万元,定向资助雅安地震、文县泥石流灾害、汶川地震、银达镇佘新村火灾、丰乐镇水灾等受灾群众460余人。
积极参与群众性文体活动。2015年以来,酒泉农商银行连续冠名赞助了4届肃州区北大河风情线马拉松比赛,先后赞助支持了酒泉市第五届运动会暨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酒泉兰州两地“信合杯”篮球邀请赛、酒泉市银行业体育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运动赛事;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送文化下乡活动,连续10年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等综合性宣传活动46场次,逐乡镇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12场次,受众达20万人次,极大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酒泉农商银行改制成立10年,是破茧成蝶的10年、砥砺奋进的10年,更是创新超越的10年、硕果累累的10年。酒泉农商人将以此为起点,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紧紧把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趋势,顺应金融改革发展潮流,深化改革发展,加快转型变革,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着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大步迈进。 (张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