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没有校外学科培训,平时作业也变少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酒泉市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大自然、锻炼身体、阅读,随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大幅压减,家庭教育支出明显减少,“双减”工作得到家长、社会普遍欢迎和好评。
11岁的闫子茗是酒泉市新苑学校的学生。闫子茗喜欢阅读。这个暑假,她在母亲王润琴的指导下,阅读了近10本书籍。
“现在作业少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和锻炼身体。”闫子茗说。
“双减”工作启动以来,酒泉市制定印发《酒泉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酒泉市中小学学生作业指导标准》,建立作业设计、布置、研判等全过程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一校一案”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长。建立了市、县、校三级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和家长的焦虑情绪。目前,全市各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时间、不给家长布置作业、考试次数等均符合“双减”政策规定。
酒泉市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规范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制定印发《酒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城市学校每课时向学生家长收取1元,财政资金配套0.5元;县镇学校每课时向学生家长收取0.9元,财政资金配套0.6元;农村学校每课时向学生家长收取0.7元,财政资金配套0.8元。初中学校工作日晚自习、周末及寒暑假托管服务,市直学校按每生每课时2元收取课后服务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与“5+2”课后服务,每课时按照50元标准发放补贴,参与初中学校晚自习、周末及寒暑假托管服务,每课时按照100元标准发放补贴。
“现在孩子的家庭作业老师都要检查,我们很放心。”王润琴说。
目前,全市13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了“5+2”课后服务全覆盖,9.24万名中小学生参与率达100%,中小学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均迟于当地下班时间,有效减轻了家长看护负担。各学校普遍为学生提供“1+X”的课后内容,1为作业辅导,X为组织兴趣小组和社团开展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心理辅导、科普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同时,各地各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场地资源,开发了大量体育拓展类、艺术修养类、劳动实践类等课程,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酒泉市把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解决“教得好”和“学得好”等问题,全面构建教师课堂应教尽教,学生在校学足学好,家长放心满意的工作格局。同时,投资2000多万元的“学在酒泉”智慧教育云平台二期项目全部完成,为全市师生免费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服务。
酒泉市还全面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由170家下降为8家,压减率为95.29%,校外培训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酒泉市坚持把加强“双减”宣传作为落实政策的有力抓手,引导家长、学生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下一步,酒泉市将从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强化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用力,持续推动“双减”落地见效。(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靳生理 马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