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玉门市玉门镇东渠村党总支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秉持党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群众受益的发展理念,融合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合作社发展,以党建工作质量大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走出了一条“村社一体、企社联合、帮贫带贫、抱团发展”的新路子。
破解“谁来领”的难题
东渠村由于历史原因,欠账多达600余万元,成了玉门镇的矛盾焦点村、上访重点村。村委班子引领发展能力不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群众增收致富门路窄。为改变这一现状,东渠村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与合作社交叉任职、联建发展机制,通过镇党委跟踪培养推、村干部讨论酝酿推、党群联名评议推等,把能带头致富的人才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立村干部动态选优机制和后备干部“1+3”结对帮带机制,先后有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把有干劲闯劲、头脑灵活、政治信念坚定的年轻党员,通过“一肩挑”的方式确定为村“两委”当家人,进一步充实配强了“头雁队伍”,形成了头雁领飞、众雁齐追的良好格局,为合作社成立、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打通“如何抓”的瓶颈
东渠村虽然债多,但仍有闲置场地40余亩,东渠村收回历年欠款312.5万元,对闲滩空地进行了丈量,并重新予以租赁。重点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对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确权到人。同时,通过“清家底、建机制、重创新”方式,对现有资金资产进行合理投资,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静态的资产动起来。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全村创收91.5万元。
为持续做大“蛋糕”,让全村群众进一步享受发展成果,东渠村借势发力,以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入股分红方式,由村委会副主任领办玉门振旺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农户入股、政府配股、企业赠股”的方式运作。在党组织的带动下,短短3天内,111户农户自愿入股575.5万元,加上政府配股、企业增股的部分,共募股630余万元。
凝聚“怎么干”的共识
党员群众思想统一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为充分尊重大家的知情权、参与权,在建设过程中,采用“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抓、生猪合作社理事长具体负责实施、监事长随时监督推进、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参与”的模式,真正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为切实降低合作社建设成本,村干部亲自参与养殖圈舍和库房搭建,不仅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而且有效盘活了“土专家”“田秀才”资源,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为花好群众的每一分钱,监事会着眼“阳光财务”建设,及时通过公示栏、微信群等平台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切实让社员放心。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合作社现已建成12栋9900平方米高标准养殖圈舍、1000平方米库房和870平方米功能区,严格按照新希望圈舍防疫建设标准修建,并采用负压地沟式通风系统、独立排污系统、蚊蝇隔离设施等国内最新技术,为全面实现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筑“谁受益”的屏障
根据合作协议,新希望集团公司30万头仔猪繁育一体化项目完成后,将按照“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保价回购”的方式解决宏观上的“养”和最终的“销”,由村“两委”和合作社具体负责。生产规模为一次性可投栏生猪6000头,年出栏生猪1.2万头。投产后以每头生猪出栏代养费200元计算,年收入预计可达240余万元,年收益率达41.7%,打造了全订单式生产、全产业链培育、党员群众全覆盖、培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有效提高了个体承载力和抗风险能力。
得到的是实惠,凝聚的是人心。如今的东渠村,邻里矛盾少了,党员群众干劲足了,产业发展底气有了,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韩 璇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