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历史
酒泉魏晋墓出土的陶乌龟
时间:2017-05-09 10:47:55 阅读量:600 作者:吴新荣 马文兵 党皓雪

2002年7月,酒泉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盗掘、倒卖文物案,缴获文物20多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件陶乌龟,经甘肃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藏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

据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调查确认,该件器物出土于酒泉茅庵河滩独崖子墓葬,墓葬年代为魏晋时期。龟呈卧姿,龟颈微缩,抬头前视,整体造型近似椭圆形,通长28.4厘米,通宽17.4厘米,高13.3 厘米;重4.35千克。从造型看,应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龟的轮廓,然后一步一步地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各部位显现出来,再用小凿雕刻耳、鼻、口、眼、四足及回纹甲,最后细磨、修饰而成,形象质朴简约,清幽朴素,雕刻刀法朴实圆厚、运线流畅,粗犷古朴。龟首相对硕大,顶较为扁平,四肢肌肉突起,形体舒展自然,龟的造型给人雄浑有力的感受,龟之甲纹雕刻得一丝不苟,大大小小的梯形和三角形十分清晰,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雕刻承袭了汉代人崇尚简洁、粗犷、豪放风格的特点。

乌龟,其腹背皆有硬甲,头尾和四肢能缩入甲内,耐饥渴,是一种寿命很长的动物。龟在古代为祥瑞之兽,与麒麟、凤凰、龙并称“四灵”。其实,龟是四灵中唯一存在的动物,也是所有动物中寿命最长的寿星,其他三种都是传说中的动物,谁也没见过,民间有“千年王八万年龟”之说。龟的寿命长,既能在陆地,也能在水中生活。《述异记》载:“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

人们不仅把龟当作吉祥长寿的象征,也认为它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在古代,每当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所以,人们称龟为“神龟”、“灵龟”。

古人以龟为灵物,用其壳作货币,称作龟贝。史记记载,《史记 �平准书》:“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可见,在秦以前,先民们就对龟很崇拜了。《汉书�食货志》说,汉武帝时造龙文、马文、龟文之币,龟文者直三百。后王莽又复作龟背之品,有元龟、公龟、侯龟、子龟等。

不少人起名字时,愿意用上“龟”字,如“龟年”、“龟龄”等,取其长寿富贵之意,人们多用“龟龄”喻人之长寿或与“鹤龄”结合称“龟龄鹤寿”和“龟鹤齐龄”。过去的年画里,把乌龟、仙鹤、梅花鹿画在一起,叫“三寿图”;把蝙蝠和乌龟画在一起表示“大富大贵”。

龟与“贵”谐音,它也是富贵和权力的象征,被广泛运用于官制中。《宋史�兵志》记载:“战国时,大将之旗以龟为饰,盖取前列先知之义,令中军亦宜以龟为号。其八队旗、别绘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汉旧仪》曰:“中两千石、两千石,银印青緺绶,龟印。”“列侯印,黄金龟钮,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初品官皆佩鱼袋,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其后,三品以上之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由此可见,金龟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龟符,还可指以金作饰的龟袋,而佩戴者必须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因此,人们以“金龟婿”来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在古代帝王的皇宫、宅院和陵墓里,都有石雕或铜铸的神龟,用来象征国运的久远。古人有“龟趺负穹石,浮语极褒侈”(龟形的碑座托着圆拱顶的碑石,上面雕刻着致力赞颂的词句)之说,河南洛阳出土的北魏延昌二年元显俊墓志和陕西三原发现的唐贞观五年李寿墓志,均为龟形。另外,甘肃武威市博物馆保存的唐永徽三年刘益墓志的座,以及西安碑林的唐碑中,有不少都是龟形座。墓志和碑(志)之座刻为龟形,意在表明主人的功德将永世千秋,万代流芳。

还有其他各种龟形器物和建筑物,也各表其意。如武威五坝山汉墓中出土的一件龟形铜灶,巧妙地利用龟的头和颈作烟囱,龟身为灶面,上置有锅、甑、勺等,龟尾为灶门,四足为灶底。用此灶随葬,反映了人们对死后美好生活的幻想。再如,甘肃天祝县境内的松山城,也叫乌龟城,据记载为明代达云所筑。该城像个乌龟,前后两个城门为龟头和龟尾,左右两个瓮城是龟的四足。达云系凉州人,曾为凉州守将。他惜兵爱民,身先士卒,军纪严明,名震西陲。他死后,明王朝特赠以太子、太保。作为这样一位名将,面临边防受侵扰之威胁,当时所著乌龟城,应是祈盼松山城岁岁平安,世世长存之意吧。

乌龟不仅是长寿的象征,而且是财富、祥瑞、圣贤、专制王权、荣耀的象征,古代的人们取龟名、行龟卜、设龟官、掌龟印、佩龟袋、立龟碑等等,都表达了对龟的崇拜。

这件陶乌龟,寓人文精神于自然物象,是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体。墓室随葬陶乌龟,体现了那个时代民众的审美观念,表达了人们祈福求祥的心理需求。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