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复姓的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后代,出自姬姓,源出魏氏所改,以邑名为氏,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周文王的后人晋国大将魏颗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于是被晋国君主受封于现今山西临猗县西边一带的令狐。魏颗就是令狐姓的得姓始祖,他的后代享用令狐这片土地的物产,并以封地为姓,称令狐氏。在宋版《百家姓》中令狐排名第432位。现姓氏人口排名第541位。
令狐整:字延保,敦煌人。西魏、北周大将。祖父令狐绍安,官至郡守。父亲曾任瓜州司马、敦煌郡守。西魏时在东阳王元荣处任荡寇将军。元荣的女婿邓彦杀死妻弟元康窃据瓜州,拒不接受任命的新刺史。令狐整与张穆等人把邓彦逮捕并押送京师。魏太祖嘉奖令狐整的忠义守节,任命他为都督。平定张保、吕兴叛乱后,民众推举他为刺史,他说张保就是干了大逆不道的事才引起众怒,现在当务之急是除凶,如果自立为官,恐怕会招致祸患。北周时令狐整被征召到长安为官,他自言“国难未宁,愿举宗效力”,率领宗族2000余人随宇文泰东征西讨,为北周立下汗马功劳,被赐姓宇文。孝闵帝时,令狐整执法公正,以至于离任时部下都不愿离开他,以朝政之规说服,大家才流着泪离去。百姓无论老幼远近都赶来送行,以至于几天后才离开任职所在地界。令狐整的弟弟令狐休是个文武全才,随哥哥驱逆有功,朝廷表彰他衣锦还乡,任敦煌郡守,治郡十年,政绩卓著。
令狐熙:字长熙,隋代敦煌人。令狐整之子。性情端庄严肃,不随意与人来往,凡所结交,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和音律,善骑射。北周为官时以才干闻名。隋文帝时曾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率军抗击少数民族吐谷浑进犯,作战勇猛,军功显赫。任沧州刺史时老百姓称誉他为“良二千石”。皇上来到洛阳,他前往朝见,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渴盼他留任再为民造福。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了整条大路。在担任皇帝对侍臣所说“天下最难治理的地方”汴州刺史时,政绩考核中他是天下第一。后来被任命总管西南桂州十七州的军事,受到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感激。
令狐德 :祖父令狐整,父亲令狐熙。唐代敦煌人。著名学者。在唐初倡举的两件事很有历史意义:其一是奏请朝廷广泛购募、收求天下书籍,极力向皇帝提醒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及时地抢救了大批散失的古书图籍,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为唐代文化高潮的到来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二是首倡修史,以史家的高度责任感强调修前代史的重要性。唐代所修的八部正史中,包含了他的大量劳动和精心指导。一个人的名字能与二十四史中的三分之一发生联系,被认为是史学史上的奇迹。
令狐楚:字壳士,敦煌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令狐德后代。二儿子令狐 在唐宣宗时任宰相。他举进士后入仕,政绩卓著。在政治上一生积极参与牛李党争,属于牛僧儒一党的重要人物。在文学上,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尤其擅长四六骈文,被誉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他曾举荐李商隐并聘为幕僚,十分赏识并保持着亲密关系,以至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代为撰写遗表,也就是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全唐诗》收其诗50多首。
令狐一姓尤其在唐代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
令狐这个姓氏,渊源很古老也很复杂,其中有后代去“狐”而为“令”姓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