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历史
浅谈肃州区文化主题定位
时间:2015-06-12 11:15:44 阅读量:915 作者:周聪德
       肃州区文化积淀深厚,珍稀文物众多,文物遗存富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典籍资源丰富。目前,有馆藏文物5120件、馆藏古籍善本2700多册、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43件、田野文物点331处,果园墓群、清水西河滩四坝文化聚落遗址、酒泉鼓楼、明代长城等4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6大类、71项。其中,酒泉夜光杯雕和酒泉宝卷被列入国家级名录,酒泉地蹦子、酒泉福禄车、肃州民歌、社火赶驴、杂技二鬼打架被列入省级名录。

      由于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主题呈现多样性,从历史文化分,有西汉文化、魏晋文化、西凉文化、汉唐文化、明清文化;从地域特点说,有西域文化、丝路文化、风光电文化、航天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边塞文化;从文化资源分布看,有玉文化、奇石文化、夜光杯雕文化、酒文化、长城文化、四坝文化、墓葬文化……人们对文化主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比较密集的提法有五种:“丝路重镇”、“航天之都”、“飞天故乡”、“风光电新能源基地”、“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每个提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贴切。

       肃州区曾叫酒泉县、酒泉市,素有“玉酒泉”之称。张掖、武威、酒泉是丝绸之路的三个重要城市,“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之说深入民心。这里的“金”、“银”、“玉”,并非因为矿藏。在百姓的眼里,张掖山川秀美、水草丰美,是个金窝窝;武威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是个银碗碗;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个玉杯子。和“金张掖”、“银武威”相比,“玉酒泉”有排行第三的意思,也有不可比的意思——金银有价玉无价。既然“玉酒泉”源远流长、深入民心、根深蒂固,那么,干脆把“玉”、“酒”、“泉”作为肃州区的文化主题,是否准确呢?

       先说“”。酒泉境内是祁连彩玉、墨玉的重要产地,夜光杯就是用肃州区的玉石做成的杯子。相传,女娲补天造人,将用剩的泥巴丢落在祁连山,生成玉山。周穆王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西王母送给周穆王一只精巧的玉制酒杯,此杯名曰“夜光常满杯”。周穆王爱不释手,视若珍宝,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汉唐以来,西域进贡,肃州是贡品中转站,和田玉是当时冠于诸品的珍贵品。后来,就在肃州开设玉石作坊,加工和田玉器,以成品入贡,得到朝廷认可。而后,和田玉供应发生困难,就开采和制作质地优良的酒泉玉,不仅满足了入贡需要,还投放市场,沿丝绸之路远销到国外,从而使酒泉夜光杯名声远扬。王翰的佳作“葡萄美酒夜光杯”,足以证明肃州区玉文化的历史有多长。在肃州区,玉文化在民间根深蒂固。人养玉,玉养人。玉被视为无价之宝,在人们心中的烙印像刻在石头上,代代相传。长者的石头眼镜,神圣不可侵犯;妇女的玉镯,是传家宝;玉石加工的纽疙瘩,缝在老人、小孩的衣服上,是保佑长命百岁;玉佩就更不用说了,谁都知道那是护身符。总之,“玉酒泉”由来已久。肃州区玉石资源丰富,赏石文化源远流长,有彩玉、墨玉、石抱石、钱儿石、风凌石、雪浪石、梅花石、腊石、生物化石等30多个品种。近年来,奇石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交易鉴赏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一大批色彩纷呈、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的奇石得到了挖掘、收藏和交易。酒泉奇石博览园、富康奇石馆、美佳瑞奇石市场和西洞镇等地的奇石经营日趋活跃,既为广大奇石玉器爱好者搭建起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交易、展览、鉴赏、评估的平台,也对玉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奇石、玉器、夜光杯经营户发展到400多户,收藏爱好者众多。特别是夜光杯也有了升级产品——金镶玉夜光杯。金镶玉是在传统夜光杯制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提纯、雕镂、镶嵌、抛光、镶纯锡、镀足金等工艺制成,使夜光杯锦上添花。

       再说“”。早就有人说,肃州的文化是酒文化,初听起来有点逆耳,似乎肃州人是酒囊。细细查阅资料,还真有点道理。酒泉是惟一以酒命名的城市。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广一丈,长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镜。上有玉樽玉笾,取一樽,一樽复生焉,与天同休无干时。饮此酒,人不生死,一名遗酒。”后来,霍去病通河西,汉武帝要在河西建郡,便征求博学之士东方朔等人的意见。东方朔已知西北荒中有一神奇的酒泉,遂建议武帝以其为郡名。肃州区是用蒸馏法酿酒最早的地区。西周时西王母在瑶池款待周穆王就用醴泉酒,酒品酿造技术已非常成熟。汉唐时期,酒泉美酒因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为皇家官宦文人所厚爱。清代,酒泉酒被赞为天下一等名酒。肃州区约定俗成的酒规、酒俗一箩筐都装不下,划拳喝酒花样繁多。大拳、小拳、螃蟹拳、猜宝吃、猜牙签、举筷子、开火车、数数子、老虎棒子鸡、梦幻金花、明七暗七、三六九往上走、双休日逛公园等等,都有一套规矩;敬酒、罚酒、代酒、输酒,都有一套讲究;搁酒、挑酒、卖酒、活酒、死酒、本酒、利酒,都有特定的含义;拒酒词、敬酒令,因时因地因人都有一套说辞,能把喜鹊说下树来。经过历史的沉淀,以酒缘、酒迹、酒器、酒艺、酒韵、酒礼、酒誉为线索的中国酒文化,在肃州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说“”。肃州区的泉很多。泉湖的“酒泉”、铧尖的海马泉、花城湖的钱匣泉、清水的泪泉等,都有一段民间传说。最出名的是“酒泉”。相传,泉湖曾是西王母梳头洗脸、化妆打扮的地方,并汲取泉眼之水酿造醴泉酒,因泉水很有特色,“其水若酒”、“其味若酒”,被称“酒泉”。泉湖泉眼众多、水源充沛,居民划船戏水、娱乐游玩,并开沟引水开发水磨。明清时期泉湖得以保护拓建,辟“澄镜”、“可酌”、“玉照”三境,建玉石护泉围栏,琢四方尊神,气派壮观。清末,左宗棠驻军维修,泉湖公园被称为“中国最早向老百姓开放的公园”。肃州是农业县,农作物靠泉水浇灌,大泉小泉,几乎遍地都是。大泉汇集成湖,蓄积成水库,浇灌农田;小泉涓涓细流,人畜饮用,甘甜爽口。泉水浇灌的地方俗称“泉水片”,泉水片占据肃州区的大半地方。在有水草的荒原,凿地三尺,片刻就冒出一池清水。打洞二三十米,下一根管子,地下水就会像自来水一样流出来。

       肃州区玉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博大精深,泉文化异彩纷呈。玉、酒、泉三大文化元素,作为肃州区的文化主题被提出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同。打响“玉酒泉”文化品牌,既要突出“玉之光、酒之香、泉之甘”文化主题,又要以此为切入点,把相关文化囊括其中,围绕“玉”挖掘奇石文化、玉石文化、地矿文化、夜光杯雕文化;围绕“酒”挖掘历史文化、人类遗址文化、丝路文化、工业文化、边塞军事文化;围绕“泉”挖掘生态文化、民俗演艺文化、影视典籍文化、农耕文化,使肃州区文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