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能
——酒泉市深化“技能酒泉”建设行动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为深入贯彻酒泉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酒泉市聚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深化“技能酒泉”建设行动为抓手,精准施策,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今年以来,全市累计输入外来劳动力达2.4万人,各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突破1.1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的26.2%,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能。
精准对接产业
绘就技能发展导航图
酒泉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产业需求精准画像”工程,推动技能人才供给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动态更新发布《酒泉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指导目录》,对纳入目录的44个技能培训项目和12个专项职业能力项目,按照政策规定,在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20%,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和紧缺领域集聚。坚持“产业需要什么岗位就培训什么工种”,灵活确定培训内容和课时,实行梯度化、差异化补贴,让技能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
至目前,酒泉市已遴选备案54家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机构,建立1222人的专兼职技能培训师资库、262人的“马兰花创业培训”师资库及43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深化产训融合
打造技能培养主阵地
酒泉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生态,破解企业职工“学用脱节”难题,推广“企业冠名班”“新型学徒制”等“订单式”培训模式,今年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和企业职工9916人次,补贴1280万元。其中,“订单式”“冠名班”输送企业技能劳动者3458人。在新能源化工产业园区,政校企共建酒泉市化工安全实训基地、“大胡杨”新能源生产实训基地等,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设备,增强实践教学的适配性。
在企业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高技能人才带徒传技,政府给予专项补贴,通过“工学一体”模式传承绝技绝活。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领办人在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和优化工艺流程、保障安全生产、推动技术革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提升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各领域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通过名师带徒传技,结对培养新增高技能人才322人。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各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良好的人才生态成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酒泉的重要软实力。
创新评价路径
畅通技能提升“快车道”
酒泉市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培训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在重点产业领域推行贴合生产实际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激发企业育才用才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全市完成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1968人次,落实职工技能提升补贴246.1万元;遴选备案社会化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0家,完成技能等级认定取证2733人,在3家重点企业试点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搭建“以赛促训”平台,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和9场次各行业职工技能竞赛;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摘得金、银、铜牌共11枚,优胜奖10个,综合成绩名列全省第二;有19人获得省级技能奖项,推动337家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增长机制,激励引领作用凸显。
优化发展生态
培育技能人才新洼地
酒泉市突出产业发展导向,推动技工院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开设就业需求大、薪酬待遇高、精准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课程,确保技能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组织373名酒泉籍高校毕业生赴先进制造、“专精特新”企业观摩见习,建好企业人才“蓄水池”。组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为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2025年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今年以来,酒泉市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等领域培训582人次,开展网络创业培训2102人次。制定公布《酒泉市人才政策清单》,贯通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奖补引进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补贴优惠。通过持续深化“技能酒泉”建设,酒泉市重点产业发展人才活水被全面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