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快速成长为变电站的设备负责人,离不开公司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刚完成力箭1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保电任务的侯丽君感慨道。作为航天保电核心变电站的设备负责人,她先后参与了26次航天发射特级保电任务,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称号,并主导完成多项技术创新。
侯丽君的成长故事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国网酒泉供电公司深入践行“人才强企”战略,厚植人才培养沃土,聚焦“4+1+1”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思想淬炼+专业培训+岗位练兵+项目实战”四大基础工程夯基垒台,在人才“选、配、管、用”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员工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能力,打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育苗强基 打造青年“生力军”
“从入职那一天起,我们每天都专注于各类培训,经过培训,让我们对各专业的基本面都有了系统化的认知,解决了我们正式上岗后的难题。”在员工入职座谈会上,新入职的员工李伟说。长期以来,公司积极探索青年员工培养模式,聚焦人才“源头管理”,以岗前轮训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青年员工正式进入一线专业工作扫清盲点,缩短人员专业磨合时长,为人员尽快进入专业学习打好了基础,逐渐培养了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骨干力量。
搭建舞台 实战锤炼“真本领”
“这次北河湾新建项目,对我们团队而言是一次重大挑战,更是锻炼队伍的好机会,通过匠心传承和‘工培一体’模式,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还传承了电力行业的匠心精神。”北河湾新建项目负责人康平满怀信心地说。
为适应新时代电力发展需求,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持续开展“工培一体”现场实训。各相关部门发挥牵头引领作用,深入分析各工种、各岗位实际需求,搭建“理论+实操+考核”三维联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挖掘内部优秀人才担任讲师,积极引入前沿资源,通过“跟班学、现场教、上手干”,实现“以工代培,以培促工”的双向赋能,使学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打造了独当一面的“专业尖兵”,真正实现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双重目标。
创新机制 激发人才“新活力”
公司立足顶层设计与系统布局,形成覆盖战略规划,制度支撑,资源供给的系统化组织体系,建立分阶达标,动态优化,全员覆盖的成长保障机制,推动员工能力进阶;全面盘点专业人才队伍现状,深度分析骨干专业、新兴专业高端人才短板的问题和成因,配套给予培养资源倾斜支撑,提升高层次专家人才评选竞争力。同时,还建立个性培养计划,“一人一策”设立“跳起摸高”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定期跟踪评估任务书目标成果达成情况,按期开展考核评价。切实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专家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公司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激励 释放发展“内动力”
“这不仅是对我专业技能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员工的一种激励和鞭策,让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刚取得高级技师的变电检修中心工作人员王逊说道。激活员工这一最微小的“细胞”,企业才更有创造力,近年来,公司以“三大工程”为抓手,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入,为广大职工搭建学习技术、比拼技艺、施展才华、提升素质的交流平台,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通道使用、人才队伍储备、人才当量密度提升等方面,优化业绩考核中的关键业绩指标,持续强化指标任务的激励约束,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不断强化职称评定与技能等级评价体系,依据员工发展成长规律,建立低等级职称、技能等级和无等级人员信息库,按照“取证一人,出库一人”的原则,督促符合申报条件的职工应报尽报,有效引导申报人员高质量完成职称与技能等级业绩填报,提升评审通过率,着力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便利。
人才引领发展,创新驱动未来。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将继续精心组织各类培训,搭建更多成长平台,持续优化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并强化考核及结果应用,加快在公司各专业、各单位形成一支岗位能力过硬,专业技能精湛,充满青春活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新时代电力事业发展“加速度”培育更多“尖兵”。(万玉 王娜 刘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