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酒泉新闻
探寻科技为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密码——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报告会见闻
时间:2024-10-21 11:01:12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172 作者:酒泉融媒记者 张花 达冷哈斯 范昊帆 刘铁成

新一代考古机器人能满足环境复杂的考古现场需求吗?西北频繁的风沙活动对土遗址构成的威胁如何消除?受硫酸侵害的文物如何选择使用钡材料?数字孪生技术与文物保护装备如何保护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一体化预防性保护有哪些新理念?文物包装怎样更好发挥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10月17日至18日举行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报告会上,约500名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敦煌,共同探寻科技为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的密码。

“新一代考古预探测机器人系统已经实现可见光/红外照明、360°环拍录像、环境参数监测等功能。目前,已在多处考古现场得到实地应用。”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夏琦兴在报告会上说。

科技飞速发展,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本体保护到综合保护,从环境监测到灾害预警,从数字化技术到新材料应用,科技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融入文化遗产保护各环节。

“在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等。科学技术能帮助解决文物保护的各种风险,包括数字化技术、污水检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生物保护技术等。”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晓武在报告会上提出,在文物保障方面,智能化和装备未来会更加广泛应用。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共识。对此,宏瑞文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夏正伟说:“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正向一体化保护模式转变,具备人机物互联互通、省时省力优势,还能实现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目标。”

近年来,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蓬勃发展,标准数量逐年增加,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现行的行业标准有118项,国家标准42项。随着国家文物局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正值最佳时机。故宫博物院馆员黄婧认为,未来发展中,应该从国际化和智能化两方面,不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此次学术年会报告会共设一个主会场和5个分会场。主会场邀请行业专家分享了最新文物保护领域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为与会者提供了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5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可移动文物分析检测与研究”“石窟与土遗址保护新材料与新技术”“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创新”“不可移动文物勘察与评估”“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与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等核心议题,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选拔高质量学术成果现场展示交流,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赵瑾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4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