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返乡毕业生参观工厂。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今年以来,玉门市积极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组织园区、乡镇、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开展“点对点”企业用工招聘,举办招聘会22场次,提供岗位3570个,新增城镇就业1951人,输转脱贫劳动力3606人,为企业解决用工1645人,创劳务收入5.26亿元。
创新机制促就业
“我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离家不远,也能照顾上家里。”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金泉村3组村民马哈力麦说。今年初,马哈力麦经人介绍来到大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联合扶贫车间务工,成为一名“产业蓝领”。眼下正是枸杞采摘的黄金时节,除了务农收入,马哈力麦还能在扶贫车间赚取采摘枸杞的收入。
车间要用工,贫困户要脱贫。于是,技术含量不高、入行门槛较低的扶贫车间开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近年来,玉门市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帮扶工作,发放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283万元、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交通补助21.05万元,建成1家就业工厂和2家帮扶车间,吸纳带动就业809人。
提升技能强素质
近日,玉门市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热闹非凡,在电焊技术培训实操现场,弧光闪烁、焊花飞溅,学员在操作技能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焊接技术动作,掌握必备的焊接操作技能。
“电焊培训是免费的,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电焊技能。和我一期的学员有40多名,每名学员都能享受国家培训补助1500元,每天培训6个小时以上,有理论有实操。培训结束后,我们会考取相关的电工、电焊技能证书,掌握了一技之长,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小金湾乡学员马哈如尼说。
今年以来,玉门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期2494人,企业职工培训21期774人,创业培训6期180人,拨付技能培训补贴253.21万元,有效推动劳动力务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助力毕业生返乡就业
今年暑期,玉门市举办了激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投身家乡建设的高校学生“归雁桑梓情”观摩活动暨座谈交流会,40名大学生参观了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风渡新材料(玉门)有限公司、玉门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生产车间,了解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近距离观察企业生产、办公全过程。
“我们了解了玻璃生产从熔炼到成品到切割再到最后的质检、装配等一系列流程,参观了企业的车间分布、人员管理等,为我们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玉门籍大学生张佳敏说。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雁归”计划、建设“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鸿雁加油站”,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彰显。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0人,通过专项引才、校园招聘方式引进教育、卫健系统专业技术人才93人,推荐377名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企业)就业。
下一步,玉门市将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继续聚焦群众就业需求,不断拓展群众就业渠道,实现工作岗位和求职群众精准“对号入座”。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