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文化
最是一年春好处
时间:2024-04-23 11:43:46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1498 作者:杜亚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苏轼《赠刘景文》里的诗句,描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色。读肖复兴的散文集《正是橙黄橘绿时》已是小寒时节,在寒冷的冬季读这些温馨的文字,在回忆中感念生活,在憧憬中期待美好,身体和心情都是暖的。

这本书共四个章节,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58篇散文,涉及知青岁月、教书生涯、国外旅居、音乐解析及音乐家轶事等不同题材,以朴实自然的文字,从不同侧面抒写对生活的热爱。书中许多小人物的故事或小事件值得思考。

在第一章第一篇《绉纱馄饨》中,作者因发烧吃不下去饭,邻居梁太太送来一锅馄饨。只见那馄饨有西红柿的红,紫菜的紫,香菜的绿,汤的白,再加上肉馅的粉嘟嘟,犹如一幅多彩的画。光看文字和想象出来的画面,都让人禁不住口角流涎。这些生活的细节也尽显街坊邻里的朴实忠厚。

《邮局,邮局!》里写到,作者每个月都要到邮局去取订阅的《少年文艺》和姐姐寄来的钱,那种急切的心情我也曾有过。读初中时,三叔已经分配到新疆工作,每学期都能收到两三封叔叔寄给家人的信件。如果信封外有“请勿折”的字样,肯定附有照片,我会迫不及待打开,也是通过三叔寄来的照片,我才知道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火焰山就在新疆。

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和许多同学的信件至今还被我留存在老家柜子里,每每回家翻看,都会想起青春年少的岁月。我一直相信,邮局的标识之所以是绿色的,就是代表着希望。不管是写信的人,还是收信的人,都会满怀期待。

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章节的《赛什腾的月亮》,讲述的是在青海石油局冷湖四号老基地,18岁的石油工人甘京生1968年上班开始,每年中秋节都要爬上赛什腾山看赛什腾的月亮。直至20世纪80年代调到冷湖石油局中学当语文老师,他每年都领着学生爬山看月亮,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一生。

赛什腾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最高峰海拔4576米,山体地表起伏大,植被稀少,多为干旱裸露地面。很多人会想,费老大的劲到山上能看啥,除了石头就是草。我想,也许这就是石油人的浪漫吧。

其实,一线石油人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就像我工作的玉门,戈壁滩上“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植被最多的是芨芨草和骆驼刺,而且常年是青灰色。油库门口除了一条柏油马路,目光所及都是荒漠。无聊时看看对面水电厂的蒸馏塔,粗壮的青烟与祁连山相互映衬便是一幅画。偶尔碰见一朵野花,眼里都会充满惊喜。也许是工作环境造就了我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悠远辽阔、旷远荒寂也是一种美,最重要的是那份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石油人眼中和心中的那束光。

最后两个章节主要是作者对欧美经典歌曲、国内80年代摇滚和民谣的解读,诸如《卡萨布兰卡》《昨日重现》《加州旅店》当时风靡一时,如今听来仍是经典中的经典。从歌词、旋律、创作背景到歌者本身,可见作者对音乐的独到见解,也让我在文字和音乐里找回了曾经的回忆。朴树、水木年华、许巍、迪克牛仔,那些低沉舒缓或疯狂嘶吼的歌曲,曾经充满了我的青春记忆。

读这本书,觉得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的人。无论是对音乐、旅游,还是看到的街景、遇到的人物,文笔处处彰显细节,处处透着人间烟火气。正如作者所言,“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远方,眼前所有的‘苟且’,都可能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才是生活的本真,所有的坚守、沉默或等待,都会有结果。

转眼已到谷雨时节,田野里的嫩芽郁郁葱葱,那些生命中的绿正在蓬勃向上,就像人们在心中种下的种子一样,正在蓄势待发。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收获橙黄橘绿时的好景致吧。

责任编辑:杨阳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