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近年来,肃州区坚持内涵发展,鼓励特色办学,2017年新建成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所、省级快乐校园5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1所、省级德育示范校2所、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3所。
走进酒泉北苑学校,楼宇连廊内有休闲开放书吧,教室内有智慧黑板、“班班通”一体机,互动体验式科技室、全工艺陶艺室、古筝教室等功能教室让人眼前一亮。
酒泉北苑学校校长潘瑛介绍,为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市及肃州区将酒泉北苑学校建设列入2016年教育惠民实事加以推进。学校2016年9月建成投用,不仅优化了城区学校布局、缓解了大班额问题,也满足了学校周边世博花苑、巨龙御园、辰润园等小区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酒泉北苑学校目前共有学生1130名,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41.5%,低保家庭子女占5%。为了让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让青年教师通过“亮相课”“汇报课”“过关课”“磨课”等一系列听课、评课活动,逐步提升业务水平。在肃州区“互联网 教学”创新大赛中,酒泉北苑学校有6名新入职青年教师获得一、二、三等奖。同时,学校依托现有教师特长和音乐、美术、陶艺、舞蹈教室等13个功能室,组建艺术、体育、经典诵读、学科竞赛、现代教育技术5大社团,成立书法、足球、舞蹈、科普、合唱等13个兴趣小组,以各具特色的学科社团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的周琴是肃州区泉湖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谈起学校近几年的变化,她感触颇深:“2015年,我从屯升小学调到泉湖中学工作,当时教室还是平房,冬天取暖用的是煤炉,煤烟很大。2016年,学校翻修了教学楼,安装了保温层,改用了电采暖,教室里敞亮了,师生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变化。”
泉湖中学校长陈伟说,泉湖中学是2010年教育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农村初级中学。近两年,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2016年,泉湖中学校舍翻修,彻底告别了用煤炉取暖的历史,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区域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2017年的初中升学考试,泉湖中学的考生总分平均比上一年提高了28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办学条件改善后取得的成绩。”陈伟说。
在泉湖学区中心幼儿园,记者看到,幼儿活动场地宽敞明亮,亲子阅览室、综合活动室、卫生保健室、音体室、食堂等都很齐全。3个教学班均设有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同时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泉湖学区中心幼儿园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048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分上下两层,采用地暖取暖,除开设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外,还开设礼仪、经典诵读等国学课程,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6年9月被命名为甘肃省一类幼儿园。
2017年,肃州区新增校舍2.8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4万平方米,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00个,解决了28所学校的安全供热及生活热水供应问题;酒泉第七中学主体工程完工,东洞学校、下河清学校、酒泉北苑学校等的食堂、运动场改扩建完工,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8年,肃州区计划投资1.1亿元,完成酒泉市第四幼儿园、酒泉市第三中学教学楼、银达中心小学教学楼等项目建设,新增校舍1.5万平方米,购置计算机、电子书包、交互式白板等设施设备,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肃州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优势优质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以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我都要提前从网上搜视频,再拷到U盘里。现在有了液晶触控一体机,我只要登录账号,就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教学视频。”酒泉北苑学校小学语文教师何荣说。
“液晶触控一体机自带的教学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丰富了教学形式。”周琴说。
近3年,肃州区先后投入5918万元,着力实施以图书达标、计算机升级、专用教室配套、“班班通”全覆盖和校园网升级提速为内容的教育信息化“五优工程”;为全区中小学校更新计算机4512台,新建“二合一”“三合一”液晶触控一体机“班班通”教室980个、计算机网络教室81个、“远程互动同步课堂”28间、小学实验室54个、初中实验室59个,添置图书43.2万册,增设音体美专用教室及心理咨询、卫生保健等功能教室193个;城乡中小学光纤宽带不断升级,投资60万元新建录播教室4个,依托先进教育资源平台,实现城乡和校际间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