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赵开山新作《走进酒泉》
国庆节前夕,收到开山老友寄来的大作《走进酒泉》,不禁眼前一亮。于是,这本装帧精美的新书,就成了我欢度国庆的一道大餐。
关于介绍各地文化历史、旅游指南的书籍和画册太多了,有不少是外行们东拼西凑的粗制滥造,有些是哗众取宠的应景之作,读之味同嚼蜡。而读开山的《走进酒泉》感觉就不一样了,如饮甘露,回味无穷,以至于爱不释手。
掩卷沉思,读《走进酒泉》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酒泉。此前,看到的市上及各县市区的这类小册子不少,但比较零碎。而《走进酒泉》则对自然景观、文化传承、风俗人情、美食特产等作了全方位、全视觉的展示,像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酒泉人,书中的不少内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作者是个细心人,就连晋城门、酒泉三校、酒泉宝卷、酒泉民俗博物馆都写到了。还有许许多多新景点,有的鲜为人知,如西凉王陵——李暠墓、四坝文化遗址;如玉门油矿开发碑、“铁人”王进喜故居、天境昌马;如金塔两湖一溪景区、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王子庄和威虏城遗址,还有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遗址和居延汉简;如瓜州塔尔寺遗址、锁阳城遗址、西路军血战的白虎关遗址;如肃北岩画、梦柯冰川、马鬃山黑喇嘛城、石包城遗址,还有阿克塞老县城影视基地、博罗转井遗址、大小苏干湖等。
二是表述细致又精彩。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酒泉地委秘书处工作,开山早就是农工部的大秀才,文笔功底深厚,出手又好又快,在机关是优秀年轻干部。他目光敏锐,善于发现新事物;他勤于思考和综合分析,常常有独到新见解。这些特点都充分体现在《走进酒泉》这本书中。比如封面上所列的四坝文化发祥之地、人类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等“8个地”的概括,就十分深刻而醒目。全书划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十个最好的理由来酒泉”,第三单元介绍酒泉各县市区的标题十分精彩,吸引读者眼球。
三是全书激荡着作者对家乡的拳拳深情,特别能打动人心。诚如开山所言,他是“生活在酒泉,工作在酒泉”“走遍了酒泉的山山水水、城城镇镇”。他创作这本书视野是开阔的,心情是愉悦的,思绪是辽远的,感悟是真切的,收获是丰厚的。这些真情实感流入笔底、涌上键盘,组成了一束束散文趣话,也成就了这本书。
四是一本旅游书,景点介绍、美食推荐、交通导航、住宿条件、门票收费,自然是不能少的。但开山的《走进酒泉》把这些内容写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他腾出更大的篇幅写了酒泉的版图特征、历史沿革、地理地质构造、气候变化,还有五千年的人文积淀、诗歌之旅、生态之旅、特色节庆、体育赛事、民俗文化,以承载厚重历史的博物馆之旅和地方名优特产。特别是新兴的风光电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之大美新境。整体看来,就是一部简明的酒泉百科全书。由于全书安排巧妙,读者读起来饶有兴趣、妙韵悠长。
五是每一段的题记,都有画龙点睛之妙。比如第一单元之前的“二十五史中的酒泉”,《汉书—地理志》关于酒泉郡;第二单元《旧唐书—地理志》所介绍的酒泉;第三单元《明史—地理志》关于肃州卫的介绍;第四单元中有名家游记,夏鼐《金塔县的古代烽台》、杨朔《西北旅途散记》、民国高良佐《西北随轺记》、常钓《党河源流考》、高尔泰《草色连云》等。还有《清史稿—地理志》中关于肃州的表述。阅读这本书,不仅做到一册在手,了然于胸,而且读这些文字如打开历史之窗,启迪读者的思考,体现了全书的思想性和文史性。
由于出版社考虑到敦煌是绕不开也不可遗漏的史诗,再增加一本《走进敦煌》,这是更好的办法,使酒泉其他县市区写得更加充分一些,这个效果开山在图文并茂的《走进酒泉》中实现了,所以本书没有展开介绍敦煌。我相信《走进敦煌》将更加精彩。
作者赵开山是酒泉市金塔县人,为人忠厚,埋头工作,淡泊名利。几十年来,他满怀激情为家乡的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贡献了青春,留下了政策研究等方面的累累硕果。作为《酒泉日报》的创办者之一,他为这张全省十佳报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工作岗位上他发表了许多文章,编辑了多本书籍。退休后,他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笔耕不辍,作品一部接着一部,是一位高产作家。同时,他写作十分严谨,作品精益求精,是一位优秀的作者。我们上世纪80年代在酒泉共事多年,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爱好,让我们不仅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同事,又是真诚相待的好朋友。此时此刻,遥望西北,思念老友,希望他有更多佳作问世。(杨利民)